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空气中的PM2.5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和及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纳入周边站点信息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单站点PM2.5预测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周边站点选取问题上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研究,部分选取方法带有主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滞后互相关分析的周边站点优化选取方法,并以上海十五厂空气质量监测站(国控站)为例,构建了预测该站未来1~24 h PM2.5浓度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集,比较分析了预测模型中各输入因子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预测站点当前PM2.5浓度值对未来1~16 h的预测最为重要,而气象要素中的风向则对于未来17~24 h的预测重要性最高;周边站点PM2.5信息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其重要程度排名有明显提升,且不同站点对不同时间预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在建模时应区别对待,优化选取.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选取周边站点建立的预测模型不仅在RMSE等精度指标上具有一定优势(12 h和24 h预报RMSE分别降低11.8%和13.3%),还在有实用价值的污染事件空报率上有明显降低(12 h和24 h预报空报率分别降低16.1%和25.6%),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控制气象因素、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沙尘期与非沙尘期颗粒物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沙尘期时,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痤疮日均门诊量为26人次,范围3~54人次.非沙尘期时痤疮日均门诊量为37人次,范围1~89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2.5、PMC、PM10均在滞后第6d (lag6)时效应量达到最大值,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065(95% CI:0.260~1.877)、0.355(95% CI:0.018~0.693)、0.310(95% CI:0.054~0.567),PM2.5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及年龄分层发现,性别分层中PM2.5对女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增加1.077(95% CI:0.124~2.039);年龄分层中,0~18岁组受PMC、PM10影响显著,19~24岁组受PM2.5、PM10影响显著,各颗粒物对25~34岁组及≥35岁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沙尘期时,PM2.5、PMC、PM10不引起痤疮门诊量增加.双/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与单污染物模型类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市沙尘天气下大气颗粒物(PM2.5、PMC、PM10)可使痤疮门诊量增加,对女性及青少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3.
采集了北京通州凉水河(标记为L)以及广东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沉积物,并进行菲(Phe)的连续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及组成的溶解性有机质(DOMs)对其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Ms能明显抑制菲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10mg/L),菲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与DOC浓度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并且DOC浓度越高,对吸附作用的抑制越显著.在溶解性有机质存在条件下,菲在2种沉积物上的吸附均呈线性吸附特征,kd值随加入沉积物浸出液DOC浓度的减小呈增大的趋势.菲在2种沉积物上的解吸过程均呈现一定的迟滞性,其解吸迟滞性可用热力学指数TII来描述.随着菲初始浓度的增加,TII值先减小后增加,其变化可以用吸附在高低位点上的菲分子比例以及菲分子是否能够被禁锢在吸附剂微孔内部来加以解释;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能促进菲从沉积物上的解吸,从而使菲的解吸滞后性减弱, 增强其在水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这无疑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陆续开业投产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明显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安全管理“滞后”现象分析安全管理滞后于生产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进度,  相似文献   
35.
蒋莉 《青海环境》2004,14(4):174-176
排污权交易是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它立足于市场经济,改变了传统环境管理制度消极和滞后的一面,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以多溴联苯醚典型单体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其在土壤矿物质与有机质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及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矿物质对BDE?47的吸附贡献不大,而有机质是调控BDE?47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关键组分;有机质对BDE?47的吸附能力与其有机碳含量和物理化学特性相关;BDE?47在腐殖酸上的解吸存在显著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37.
土壤-水体系中固/液比对溶解性石油烃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陈硕  全燮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7,28(6):1295-1299
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在不同的固/液比(solid-to-solution ratio,SSR)条件下对溶解性石油烃(DPH)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DPH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符合线性方程;解吸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滞后因子随SSR的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有机碳含量(OC)的升高而减小,对于OC=1.54%的稻田土,当SSR从10.00 g·L-1变化至75.00 g·L-1,DPH的解吸滞后因子从1.43升高到2.21;对于OC=15.91%的黑土,当SSR从2.50 g·L-1变化至5.00 g·L-1,DPH的解吸滞后因子从1.18升高到1.37.说明吸附的不可逆性随SSR的升高而增强,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升高而减弱.另外,研究发现由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的kOC随SSR的升高(不可逆性的增强)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定体系中kOC与SSR的关系模型,用于预测实际环境中DPH在土-水界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38.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对十溴二苯醚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试验法,以沉积颗粒物和浮游植物颗粒(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作为水体中悬浮颗粒物(SPM),研究了SPM对十溴二苯醚(BDE-209)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沉积颗粒物和浮游植物颗粒对BDE-209的吸附分别在1.5h和0.5h内达到最大,在3h内可以充分达到平衡;沉积颗粒物和浮游植物颗粒对BDE-209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这与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浓度和类型有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BDE-209在SPM上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较好地拟合;解吸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且沉积颗粒物比浮游植物颗粒物具有更明显的迟滞性;pH中性、温度20~30℃的水体有利于SPM对BDE-209的吸附.  相似文献   
39.
在不同湿度(2%、30%、98%)的空气中,研究了极化的锆钛酸铅(PZT-5)铁电陶瓷压痕裂纹在残余应力、电场作用下的滞后扩展.结果表明,当RH≤30%时残余应力不能引起PZT铁电陶瓷卸载压痕裂纹的滞后扩展,当RH=98%时,残余应力和介质的耦合作用能使压痕裂纹在经过1个孕育期后发生滞后扩展.在不同湿度(2%、30%、98%)的空气中沿试样极化方向加相同的外电场(E=1.5 kV/cm),压痕裂纹均发生滞后扩展,并且裂纹扩展量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0.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出台系统的低碳交通战略,而且也鲜有政策直接是针对交通领域二氧化碳减排的,即狭义低碳交通政策发展滞后。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中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证交通用能安全以及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许多相关政策都对中国交通领域的碳减排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即中国并不缺乏广义的低碳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