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效用不同,在相同雨强和坡度下,降雨入渗速率表现为:耙耱地〉人工掏挖〉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滞后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②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产流的影响效用不同,在相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滞后表现为:耙耱地〉人工掏挖〉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滞后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③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出了不同耕作管理措施不同坡度下入渗及产流滞后随雨强的变化关系式。上述结果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亟需缓解。为此,基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视角,运用中西部地区200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空间差异性和溢出效应显著,呈现出“高-高”(H-H)和“低-低”(L-L)空间分布特征;(2)中西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趋同性,经济和人口城市化均质性明显;(3)产业资源配置(TL)优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TS)皆有利于碳减排,且空间效应显著,当前优化TL比TS升级对碳减排更具有效;(4)经济城市化(UI)抑制碳减排,人口城市化(UP)有利于碳减排。研究结果和发现表明,中西部地区优化产业发展时,现阶段应加大力度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水平;同时,政府应逐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引导城市居民能源消耗,倡导绿色消费,进而促进碳减排。  相似文献   
53.
底泥扰动状态下内源磷释放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揭示底泥扰动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了底泥多次扰动状态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底泥扰动刚结束(0 h),溶解态磷(DIP、DTP)显著降低;底泥扰动结束后(1、6和24 h),溶解态磷发生"滞后释放"。第1 d,在1、6和24 h采样时段,DIP、DTP的"滞后释放量"最大,分别达到20.0 1mg/kg,22.12 mg/kg,16.85 mg/kg和17.21 mg/kg,22.12 mg/kg,9.69 mg/kg。第2 d,该释放量分别降低了44.80%~57.87%和42.52%~61.24%。随着底泥扰动次数的增加,溶解态磷的"滞后释放"逐渐转变为"负释放",同时,DIP/TP和DTP/TP逐渐降低。这说明,底泥扰动应该是促进了上覆水中溶解态磷向底泥的迁移和强化了底泥对磷的固定作用,同时降低了水体中磷的可生物利用性。因此推测,底泥扰动延缓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4.
用热处理方法对泥炭进行活化改性,探讨了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甲苯在泥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粒径在0.6~1 mm之间的泥炭在160℃热处理5 h,在pH为7的条件下对甲苯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甲苯的吸附量为0.32 mg/g。泥炭对甲苯的吸附在2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可用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拟合。甲苯在泥炭上的吸附和解吸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用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泥炭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为0.939 mg/g。甲苯在泥炭上的平均解吸率为6.393%,并且出现了滞后现象,表明苯系物与泥炭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研究结果为应用泥炭作为PRB装填介质进行原位修复甲苯污染的地下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中国煤炭企业绩效管理滞后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现状和绩效管理滞后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绩效管理滞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渠道,并提出改进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研究表明:煤层条件复杂、安全投入不足、超负荷率高、员工素质低以及绩效管理滞后是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绩效管理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备、管理目标单一、绩效考核不规范、安全绩效考核缺位等问题;绩效管理滞后影响安全生产的程度为10.54%;绩效管理滞后是通过人才流失、员工不满、考核简单、协同作业和团队救助精神缺失等渠道影响安全生产的;要通过构建多重化目标、规范绩效考核工作、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和培植协同作业以及团队救助理念来强化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56.
理化性质对土壤吸附-解吸苄嘧磺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吸附-解吸BSM(苄嘧磺隆)的影响,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采自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14个省区的21个土壤样品对BSM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BSM吸附-解吸行为与土壤pH、w(有机质)、w(TN)、w(黏粒)、CEC(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BSM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不同土壤对BSM的吸附强度差异较大,Kf (Freundlich常数)介于0.52~24.05之间. 土壤pH、w(有机质)是影响BSM吸附的主要因素,二者对Kf的解释率为58.1%;土壤对BSM的吸附还受w(TN)、w(黏粒)等的影响. 土壤对BSM的吸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HI(迟滞系数)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黏粒)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pH对HI的解释率为33.0%. 吸附平衡溶液pH与Kd (分配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其进行调节可显著改变土壤对BSM的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57.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缺水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论文以河南省地级市2000—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地级市用水效率存在不可忽视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时空固定形式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可以实现其最优模拟;2)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明显受邻近地级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其空间溢出弹性系数达到0.31;3)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除工业化水平外,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5)用水结构变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河南省用水效率的相关关系总体不明显,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全国“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58.
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与解吸时间对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的浓度随其解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二者间可用经验指数公式表达.阿特拉津连续解吸5d后,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从50μg·L-1增加到2 000μg·L-1时,对应解吸率分别为23.1%、30.4%、33.0%、36.4%和38.5%.土壤吸附阿特拉津与对应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浓度关系可用传统和依时解吸等温线2种方式描述.无论传统还是依时解吸等温线都与吸附进行到168h的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着解吸的滞后现象.传统和依时Freundlich解吸等温线参数能对吸附解吸等温线的滞后作用进行量化,滞后系数ω只适合传统解吸等温线的滞后量化,而滞后系数Hλ对2类解吸等温线都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