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9篇
  免费   1344篇
  国内免费   1626篇
安全科学   3080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942篇
综合类   6863篇
基础理论   730篇
污染及防治   522篇
评价与监测   442篇
社会与环境   1084篇
灾害及防治   1062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726篇
  2022年   777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类非等间隔序列灰色建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非等间隔序列的灰色建模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在原序列前一个平均间隔单位位置上假设有一虚拟值零,然后改用线性回归来求解模型参数,实例表明,不仅简化了建模方法,模型精度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2.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GM(1,1)模型在大气环境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对GAM水环境预测模型提出了四点不同看法,与有关作者商榷,指出GM(1,1)模型与GAM模型二者并无优劣之差,精度亦相当。  相似文献   
10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了最适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用密切值法,灰色关联度法和贴近度法分别对同类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密切值法适合评价污染较重的水质,它能反同各点位的污染状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大气污染物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产生和影响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相关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李德忱 《干旱环境监测》1992,6(3):163-164,171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地下水中总硬度的变化作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排污量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灰色模型在确定关键污染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110.
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预测、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优化布点四个方面对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预测、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优化布点等方面较常规数学方法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可以预见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科学领域必将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