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水热合成了介孔分子筛SBA-15,以3-丙胺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氨基化剂,采用浸渍法将其嫁接到SBA-15孔内,形成氨基化的SBA-15用于吸附电厂尾气CO2。通过氮等温吸附-脱附、XRD、TEM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前后SBA-15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SBA-15对电厂尾气中CO2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改性的SBA-15比合成的SBA-15吸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前,环境监测部门对烟道内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普遍采用定电位电解法来完成。其主要原理是二氧化硫气体在传感器的电解槽内发生氧化原反应,通过产生的扩散电流确定二氧化硫浓度,此方法快捷、简便,但准确程度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即对影响该方法准确程度的诸多因素做系统分析,并对检测过程应注意的环节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3.
有氧情况下同时分析气相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有氧情况下同时分析气相中SO2和NO含量的容量分析法。研究和设计了该方法的吸收采样流程,探讨了该方法的操作条件和干扰因素等。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操作简单,费用低,不需标准物。若在吸收采样流程前增设除尘装置,该方法可同时分析大气和燃煤烟气中的SO2和NO含量。  相似文献   
54.
湿法喷雾脱硫塔内雾化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功  付永强  袁细宁 《环境工程》2006,24(4):40-41,44
雾化器是湿法喷雾脱硫的关键部件,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论述了脱硫塔内雾化器的平面布置和塔内空间立面的设计,以及常见的一些问题。为保证稳定的脱硫效率,必须正确设计雾化器组合件,合理选择雾化器的型号和材料,以及正确的安装和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55.
开发了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流化床内加入惰性粗媒体颗粒,改善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延长脱硫剂在床内的停留时间,促进脱硫反应进行,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以工业用石灰石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粗媒体颗粒的加入量及其他操作条件对此过程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媒体颗粒粒径减小及床内加入量增加,烟气脱硫效率提高;随着Ca/S增大、饱和接近度降低、空速及脱硫剂颗粒粒径减小,脱硫效率提高.当粗媒体颗粒的静止床高为122 mm,饱和接近度为15~18℃、空速为2850 h-1、钙硫比为1.0~1.1、脱硫剂粒径为64μm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6.
将研发的二噁英连续采样装置与G4型常规烟道气等速采样器同步采样,通过示范运行,考察该连续采样装置的长期采样性能。试验表明,2种采样设备同步采集的样品具有一致性,其二噁英指纹、二噁英浓度和毒性当量相符合。1周的示范运行连续采样试验表明,该连续采样装置中的二噁英捕集材料未发生穿透。1个月的连续采样实测表明,连续采样测定中烟道气排放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为35.0 pg/m3(标况下),采样回收率为71.2%。  相似文献   
57.
对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生产碳酸氢铵的新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减排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表明:用该工艺吸收焦化厂烟道气中CO2生产碳酸氢铵肥料,技术可行,该工艺的工业化将有利于解决焦化厂传统硫铵工艺存在的问题,如需购买原料硫酸、生产运营费用高、污染腐蚀等。年产100万t的冶金焦炭厂可减排CO2温室气体1.34万t,副产碳酸氢铵肥料每年可获利187万元,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对模拟烟道气中CO2的固定性能,及其对NOx和SOx水溶形态亚硝态氮、亚硫酸氢根的耐受性。结果显示:随CO2浓度的增加,藻细胞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的时间缩短,CO2浓度为15%时藻细胞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的时间最短,生物量最终达到最大值4.1 g/L;CO2浓度为15%时藻细胞的固碳率为12.34 mg/(L·h)。研究发现,钝顶螺旋藻能够耐受浓度小于10 mmol/L的亚硝态氮,可将其作为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唯一氮源,但藻生长的延迟期增长。钝顶螺旋藻能够耐受8 mmol/L的亚硫酸氢盐,可将其作为生长的唯一硫源,藻细胞6 d后开始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9.
煤调湿技术是基于煤干燥发展而来的量化炼焦煤水分的控制技术,是将炼焦煤在装炉前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换热方式去除一部分水分,使装炉煤水分含量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采用该技术能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多配弱粘结煤7%~10%。煤调湿技术能够稳定焦炉生产操作及增产、节能、提高焦炭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世界上,日本的煤调湿技术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约85%的焦化厂都采用煤调湿技术。特别是其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工艺流程更短、传热效果更好、构造简单、运行稳定。日本室兰厂就是采用第三代煤调湿技术。我国的煤调湿技术的研发始于20世  相似文献   
60.
利用自组装工艺流程对驯化后的小球藻进行CO2捕集实验和相应培养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由于抑制小球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浓度的CO2气体和由于CO2溶解于培养液中导致的溶液p H值的降低,为了能够优化培养工艺,在实验中设计了2种培养体系分别考察这些影响因素对藻生长的影响。实验发现高密度藻细胞培养体系对高浓度CO2和低p H环境的耐受能力要大于低密度细胞培养体系,并且生长速度和固碳能力也相应提高。这是由于高密度细胞培养体系有更好的p H缓冲能力和吸收CO2的能力。这样的培养特性为进一步优化微藻培养体系,分段培养小球藻进行大规模CO2的捕集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