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126篇 |
基础理论 | 52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1994~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1949~1999年),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建立起1.×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年到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是热带旋多发期,7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减少;而从年内的变化来看,7,8,9,m,这4个月热带气旋发生的次数占绝大多数;(2)热带气旋频数的分布大体以中国南海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3个密集区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减少;(3)热带气旋频数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2.
用基于Web的页面显示、业务逻辑、数据访问的B/S三层结构,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环境下设计开发了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多对多的数据映射关系,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数据管理。为了将没有统一数据格式的热带气旋灾害信息源数据,能够正确地导入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编写了专门的C++程序对数据格式化,实现数据格式的BNF定义,同时,在系统的设计中,融入灾害评价方法模型供用户选择使用,并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止SQL注入式攻击。 相似文献
53.
通过液态发酵培养法探讨了添加2种化学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dirhamnolipid,diRL)对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苯酚的分解和菌体生长的不同步,反映了苯酚对该菌的毒性作用以及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CTAB对热带假丝酵母具有毒性作用,抑制菌体对苯酚的降解.低浓度(0.1、0.3CMC)的Triton X-100对C.tropicalis的生长及对苯酚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别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由空白的48h提前至24h和36h;随着Triton X-100浓度增大(1.0、3.0CMC),降解初期菌体的衰亡减缓,但使菌体生长滞后,苯酚分解完全的时间延长.生物表面活性剂diRL促进菌体对苯酚降解的同时显著地促进了C.tropicalis的生长,且促进作用随着加入diRL浓度的增大而增强,1.0、3.0CMC的diRL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都提前到24h;而diRL在发酵过程中浓度也逐渐降低,这表明diRL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苯酚对菌体的毒性,并且可以共同作为碳源促进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我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岸,是全球范围内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1963-2019年,热带气旋在我国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50%甚至更多。可靠的台风危险性量化分析对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金融机构(如保险及再保险业)以及个人家庭都很重要。全路径随机台风模型可以合成出大量的台风从生成到消亡的路径和强度样本,可对大范围区域台风进行危险性分析,是评估台风危险性最有潜力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先对路径分段模拟,再组合成完整的路径和强度。文中针对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台风活动建立了基于阻滞增长模型的热带气旋强度模型,模拟热带气旋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强度演变。在模型中纳入海气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依据热带气旋强度增减状态以及强度等级将样本数据划分为10类,分别建立基于阻滞增长模型的强度模型。最后通过对比西北太平洋1979-2018年JTWC最佳路径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文中建立的模型模拟的强度与历史的平均强度较为吻合,但是对于强度的快速增强模拟效果不佳,这可能与样本数据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55.
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大气间汞交换的规律,应用动力学通量箱与Lumex RA 915+测汞仪联用技术,选择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针阔混交林土/气界面释汞通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连续监测,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年平均释汞通量值为(16.82±6.70)ng·(m2·h)-1,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自然背景区;受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影响,缙云山地区林地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暖季林地土壤释汞通量[(22.23±13.19)ng·(m2·h)-1]明显高于冷季[(6.01±4.05)ng·(m2·h)-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释汞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和1 d中光照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土温、气温和相对湿度与土壤释汞通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光照强度与土壤释汞通量相关关系的表象. 相似文献
56.
2011年春季辽宁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及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2011年5月11—12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此次沙尘过程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沙尘天气发生前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浓度变化很大,沈阳、鞍山、本溪和丹东4城市PM10、PM2.5的小时浓度最大值都增大了1.5~20倍;粗粒子PM(2.5~10)的数量浓度分别增加了30~41倍,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27~30倍;细粒子PM(1~2.5)的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30~35倍,数量浓度分别增加了15~30倍;微粒子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各城市表现不同,沈阳微粒子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最大值增大了3倍和5倍,而鞍山PM1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别减少了50%和10%.受蒙古气旋的影响内蒙古地区产生大风降温天气,大风将内蒙古地区的沙尘带到高空并随西风带向东移动进入辽宁,由于辽宁地区风速比较小,造成了辽宁大部分地区的浮尘天气,并对辽宁各地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除丹东外辽宁其他13个城市空气质量都达到了轻微污染到重度污染的级别,铁岭、阜新、沈阳和抚顺的污染指数分别超过了300,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级别. 相似文献
57.
58.
59.
在过去几年间,人们在协调保护与发展议程方面已作了许多努力,很多保护机构信奉的观点是从天然林中精心利用木材资源才是可行的保护对策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天然林管理”的投资在财政上缺乏吸引力,政府通常不愿意或难以督促采伐者进行这种投资,即使在这些问题能够解决的地方,保护的倡议仍需仔细地考虑天然林管理是可能经其它方法导致更少的损害。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缺乏林业计划的民政部下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干扰发生;是少还是 相似文献
60.
本文阐述了北亚热带过渡区十个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和基本性质,应用模糊聚类对土壤的五项诊断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发生分类和诊断分类相比较.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提出建立淋溶土纲和始成土纲的基础上,探讨了供试土壤的分类地位。其中01-04号剖面属于典型铁质湿润淋溶上亚类;05—07和09号剖面归为铁质粘磐半干润淋溶土亚类;08号剖面为典型半干润淡色始成上亚类,10号剖面为典型淡色滞水淋溶士亚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