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35篇
安全科学   1155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1166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龙首矿采场通风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龙首矿井的通风系统,通过十年的通风实践和调整,实现了机械化采场通风方案,同时,研讨了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的通风机理,并给以论证。  相似文献   
42.
为提高二次再热煤电机组运行灵活性和安全稳定性,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和多模型方法,设计一种新型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基于灰箱建模思想,建立能准确体现二次再热煤电机组机炉协调系统动态特性的非线性机理模型;利用Gap度量理论非线性分析机炉协调系统机理模型,定量计算局部线性模型间动态特性差异,构建模型集和制定加权规则;基于预先制定的加权规则,针对每个局部线性模型设计对应的模型预测控制(MPC)局部控制器,并整合为全局控制作用;为定量表征煤电机组运行安全性水平,建立机侧主蒸气压力和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气温度的小时均值指标。应用结果表明:机炉协调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可提升协调控制系统性能,能在保证机组负荷快速响应电网需求的同时,维持主要参数稳定,拓宽机组安全运行边界。  相似文献   
43.
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2017年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及其耦合的UCM对夏冬两季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建成区人为热排放增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长株潭2017年人为热排放总量为3.49x1017J/a,平均人为热排放强度为14.22 W/m2,工业、建筑、交通和人体新城代谢对人为热的贡献率分别为48.15%、40%、11.3%和0.55%.(2)人为热的引入使得城市群主城区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升高了约0.7℃和1.5℃;冬季增温效果是夏季的2倍.(3)不同密度分区人为热排放导致的增温效果不同,总的来说,工业/商业区>高密度住宅区>低密度住宅区.  相似文献   
44.

锂资源高需求低产量的供需矛盾使得开发新的锂资源刻不容缓,而油气田采出水中锂资源丰富,是潜在的液体锂资源,因此分析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技术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油气田采出水的组成进行分析,明确了油气田采出水的水质特性;然后对国内主要盆地锂资源禀赋进行分析,强调其复杂的有机-无机高度混杂体系中有机物浓度高且离子组成丰富对提锂的挑战;最后从水质特性、水处理技术和油气田采出水锂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出发,阐述盐湖提锂技术如沉淀法、膜分离、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耦合技术对于油气田采出水提锂的适用性。结合提锂实践和产业现状,认为“预处理+富集浓缩(吸附/萃取-膜分离)+沉淀”是可行的提锂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对地面井下水处理站调节池容积的计算,分析井下排水工作制度对地面井下水处理站调节池容积的影响,提出减小调节池容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6.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辆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车辆内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研究,共定性检出了48种有机物,其中C6~C9之间的组分较多;并对VOCs的总浓度进行了定量,1#~4#车分别为1846、2289、1104和3146 μg/m^3;其中BTEX占VOCs总量的20%~30%;车内VOCs浓度与温度及车辆使用年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用中温干馏、热解法处理废旧轮胎,可以得到炭黑,轮胎热解后的产物经深加工后可以得到钢丝、溶剂油、燃料气。结果证明,此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原料易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既节省能源,又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8.
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陆壳岩石馆融形成花岗岩浆主要出现在加热期和伸展抬升期,是碰任后岩石田热状态调整引起陆壳物质化学分界的结果。陆壳碰撞前的构造历史、大陆岩石国的热参数和地幔过程、造山带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等制约了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发育,尤其是与各种造成地慢高热流叠加于下部地壳的岩石圈调整过程关系密切。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可能就是华北、扬子陆块碰撞后,底侵和垂向分离过程作用于造山带伸展抬升期,引起下部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次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高温热水解是促进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水解过程的有效方法,探讨不同含固率下低有机质污泥高温热水解后物质溶出规律,可为实现其高效厌氧发酵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通过序批式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含固率、温度和时间对高温热水解污泥中物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物质溶出特性与温度、含固率的相关性均较高(P=0.272~0.757,0.249~0.774)。除含固率6%的污泥外,8%、10%及12%含固率污泥中可溶糖、可溶蛋白质、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溶解性有机碳(SOC)浓度随处理温度提高而增大,而pH则相反。除含固率的8%污泥外,氨氮(NH+4-N)和游离氨(FAN)浓度亦随含固率、热水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当处理温度相同时,可溶糖、可溶蛋白质、TVFA、SOC、NH+4-N、FAN浓度总体上随含固率的升高而升高,而含固率变化对pH无显著影响。同时,含固率6%~10%的污泥中可溶蛋白质的溶出率高于可溶糖,随着含固率的增加,可溶蛋白质溶出率增幅有所降低;含固率为6%和12%时,TVFA增加不明显;SOC与SCO...  相似文献   
50.
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聚光太阳能发电(CSP)与热能储存(TES)耦合产生可调度的清洁电力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成本是上述技术的制约因素。以熔融盐为代表,开发具有更高工作温度(> 565℃)的热能储存(TES)/传热流体(HTFs)系统是提升太阳能光热发电效率的重要技术途径。其中,氯盐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希望实现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TES/HTF体系之一。基于目前氯盐的研究现状,本文探讨了氯盐的基础研究和当前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氯盐的热性能、腐蚀机理和缓解腐蚀的策略。分析结果表明,熔盐的最大工作温度是决定TES系统效率的关键。然而,金属结构材料在熔盐中的腐蚀限制了氯盐的发展。在高温熔盐中,抑制金属结构材料腐蚀的主要手段为氯盐提纯和加入缓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