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为了解决近距离高瓦斯突出煤层首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问题,在对目前松河矿井首采工作面煤层及瓦斯赋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首采工作面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并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法和钻屑指标法分别对预抽效果进行了检验和验证,结果表明预抽效果检验消突率为100%,区域验证消突率在98.7%以上,区域防突技术应用效果较好,保证了松河矿井首采工作面的安全快速的掘进和矿井的提前达产。  相似文献   
72.
用地质的观点研究煤层瓦斯赋存已获得实践检验,瓦斯赋存与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井下实测煤层原始瓦斯含量,选择各项煤层参数均达到要求的瓦斯含量数据,绘制瓦斯含量等值线,分析了两条断层之间煤层的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绘制研究区域特定位置的煤厚、瓦斯含量剖面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断层对煤层产状、煤厚等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及其对瓦斯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煤层及瓦斯分布受断层影响较大:沿煤层走向,煤厚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卸压带和应力集中带交互出现,瓦斯含量呈现"低-高-低-高-低"的分布规律;沿煤层倾向,随着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小于8m/t的区域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73.
随着胜利油田在渤海湾浅海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式采油和注水平台也越建越多,目前单井式采油注水平台、井组式采油注水平台及油水中心处理平台等各类固定式海上设施已达到90座左右,要确保这些海上设施的安全运行,作为平台"心脏和动脉"的电力系统是否能可靠运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4.
调查了油田注水泵房噪声的基本情况.根据噪声来源和特性制定了治理方案,分析了试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5.
〗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治是自燃矿井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选用薛村矿92118轻放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现场布置测点,选取合适的采样仪器,对N2、O2、CO、CO2、CH4、C2H4、C2H6、C2H2气体进行实地采样分析,得出相应气体分布规律。并用流场模拟FEMLAB软件对其进行自然发火机理模拟,分析采空区漏风渗流速度场、流线、风速场和风压场情况,最后得出采空区自燃氧化危险区域和最易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结论合理。这对采空区采用注氮、堵漏风等措施提供了主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6.
针对软、硬煤层瓦斯含量区域突出危险性效检指标临界值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工程实际。建立软、硬煤样相关参数关系模型,对基于残余瓦斯含量的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煤质软煤和硬煤瓦斯吸附量差别不大,但随着煤的变质程度降低,软、硬煤瓦斯吸附量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对存在软、硬分层的煤层,建议采用0.74MPa时软、硬煤瓦斯含量测值的小值(取整)作为煤层残余瓦斯量指标的临界值。此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符合矿井实际的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对降低防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为解决煤层露头自燃所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新疆台勒维丘克煤层露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层露头在火风压、火风压及外部风压作用下的自燃演化规律,为治理火区和保护环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火风压作用下,风流最大流动速度0.729 m/s,火风压最大达到170.2 Pa;火风压与外部风压联合作用下,煤层露头动力系统是负压通风系统,在漏风速度为0.2 m/s时,研究5个典型位置的温度、氧浓度、速度及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孔隙率、漏风速度对煤层露头自燃火灾的影响,说明大孔隙和漏风供氧为火灾大规模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对治理火区及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79.
针对水力压裂区域化瓦斯增透盲区,提出了水力割缝局部化瓦斯增透技术措施,形成了复杂地质低渗煤层水力压裂-割缝综合瓦斯增透技术,并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区内的3个压裂钻孔平均瓦斯抽采纯流量较238底板道常规抽采钻孔单孔瓦斯抽采纯流量提高15.8倍,瓦斯抽采浓度提高4%,压裂区瓦斯抽采纯流量较对比区提高2.1倍,但水力压裂区域性措施受断层及煤层硬度等地质条件限制,存在盲区;水力割缝增透区内的抽采钻孔瓦斯浓度平均提高4.9倍,瓦斯纯流量平均提高3.3倍,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但是割缝影响范围小,抽采时效短;复杂地质低渗煤层水力压裂-割缝综合瓦斯增透技术综合了水力压裂与割缝的优点,对复杂地质煤层具有较强适应性,大幅提高了瓦斯治理水平。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复杂地质低渗煤层水力压裂-割缝综合瓦斯增透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强化抽采中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上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随层间距的变化规律,以南桐矿区作为实验背景,保持保护层倾向工作面开挖长度、煤层埋深、倾角、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相同,将层间多层岩层处理为复合岩层,分别进行近距离、远距离和超远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综合分析被保护层卸压规律及基于被保护层垂直于层面的膨胀变形保护准则所得保护范围可知:上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卸压曲线呈“凸形”,且“凸形”中心线偏向下山方向。随层间距增加,“凸形”底部被保护层小于原岩应力的卸压范围与“凸形”顶部卸压曲线顶部较大卸压的范围均呈减小趋势;两者中心位置均向下山方向转移,且后者转移度大于前者;被保护层卸压曲线中卸压范围的卸压程度及应力集中范围的应力集中程度均呈减弱趋势;以垂直层面的膨胀变形量3‰确定的上下边界膨胀变形保护角均小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相应条件的卸压角,因此以该方法确定的保护范围相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偏于安全,且随层间距增加保护范围长度呈加速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