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受载煤岩可产生超低频电磁辐射信号,而基于超低频电磁波相对于中频电磁波具有超长波长、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将其应用于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本文利用超低频电磁辐射技术对千秋煤矿有冲击危险煤层的采掘活动及动力现象进行了监测,并与常规中频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低频电磁辐射对冲击危险煤层采掘活动所导致的围岩应力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均有明显的响应规律,且相对中频电磁辐射具有更好的超前预测能力;对于井下动力现象——天然煤炮及工作面人工放炮作业超低频电磁辐射也具有很好的响应规律;超低频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和超前预警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
采用自主研制的电磁辐射采集系统,深入研究受载复合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中频信号特性。在前置部分的天线和电缆之间加入巴伦,把从振子流过电缆屏蔽层外皮的高频电流截断,减小信号的传输损耗,提取电磁辐射信号,分析其在加载各个阶段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煤岩受载破裂释放的电磁辐射能量主要集中于500 kHz~1 MHz中频段,电磁辐射信号整体与应力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大于0.8。  相似文献   
23.
为了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预测,基于煤岩在压力作用下有微震信号产生,提出利用自行设计的微震全波形综合监测试验系统对干燥煤岩和含水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微震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可分为压实阶段、线弹性变形阶段和破裂发展阶段,在破裂发展阶段微震信号事件数和信号强度迅速增加;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煤岩的峰值强度增大,煤体产生微震信号事件数增多,大振幅的微震信号事件也增多,出现应力下降即煤岩形成较大裂隙时产生强度较大的微震信号;但饱和含水煤岩的峰值强度和煤岩冲击倾向性比自然干燥煤岩都低,且微震信号事件数和信号强度都降低。上述结论对指导现场煤层底板突水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采煤机螺旋滚筒的可靠性,以散体力学理论与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与煤壁耦合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分析了牵引速度与装煤率之间的关系,提取了煤岩破落过程中螺旋滚筒的工作载荷并验证了其可靠性,通过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并找出了滚筒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滚筒应力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装煤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保证采煤机可靠性的前提下,牵引速度控制在8 m/min左右有较高的装煤率。  相似文献   
25.
煤炭贸易中,质量不稳定是常见现象,只有用煤岩学方法才能监测混煤情况。混煤参加配煤,用一般煤质参数,不仅很难控制进厂煤质量、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而且现有的各种煤岩学配煤方法也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26.
用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验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是突出研究的新技术手段。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突出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电磁辐射法预测突出能实现连续、非接触、准确可靠和自动化监测,是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的未知领域和研究成果的缺陷,指明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组合煤岩力学性质与声-电荷信号关系,选用新邱矿区煤样和砂岩制备组合煤岩试样,采用物理实验和数值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岩煤高度比的组合煤岩试样受载破坏声发射与电荷感应监测试验,得到了组合煤岩力学性质、声-电荷信号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组合煤岩试样中的岩石高度提高会提升其整体强度,其破坏脆性特征显著,冲击倾向性增强,弹性阶段的声发射信号提前,声发射能量累积量增加,峰后声发射能量变化率及电荷变化率增大;组合煤岩峰后产生连续声发射信号和电荷信号,强冲击和中等冲击组合煤岩破坏时声发射能量变化率分别为0.336和0.047 J/s,电荷变化率分别为204.88和24.52 pC/s。声发射信号与电荷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组合煤岩应力状态并预测失稳破坏,为通过信号监测煤体冲击地压灾害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年增加,致使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变得更为严重,迫切需要有既行之有效又安全可靠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煤岩体的破裂过程伴随能量耗散及放射性核素氡析出,因此,检测氡的变化可以作为一种对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方法.先介绍了我国煤矿井下氡的水平,分析了破裂煤岩氡析出异常机理,研究了煤岩放射性核素赋存的影响因素,再利用自主设计的循环式破裂煤岩氡析出测定试验系统,初步研究了煤岩块试样破坏前后的氡析出变化.结果表明,煤岩块试样在破坏前后,氡浓度出现异常变化,破坏后较完整的煤样氡气放射增加50%以上,破坏后较完整的岩样氡气放射增加1倍以上.这表明氡检测技术在煤矿动力灾害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30.
关于煤污染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本文仅运用煤岩学知识浅析煤的燃烧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煤污染环境有较新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环境污染预测,制订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一、煤岩显微组分的基本特征根据煤岩显微组分分类方案,煤中的显微组分可分为:镜质组、惰性组、稳定组和过渡组.这些组分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均有显著的差异,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显示规律性的变化.在同一种煤中,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