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3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38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71篇 |
综合类 | 795篇 |
基础理论 | 45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2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热解重量分析法研究了废轮胎粉、炼焦煤粉(简称煤粉)及混合样的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废轮胎粉的热解出现三个显著的失重峰,煤粉热解仅出现一个显著失重峰。与煤粉热解相比,废轮胎粉热解开始失重温度和失重基本结束的温度相对较低,失重速率较大,且失重量较大。煤粉与废轮胎粉的显著失重存在重叠的温度区间(360~450℃),说明废轮胎粉与煤粉可以进行共热解。随废轮胎粉质量分数增加,共热解物料总失重率增加。废轮胎粉与煤粉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在280~540℃时协同效应抑制共热解挥发分的逸出,导致失重量降低,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升高;高于540℃后,协同效应促进共热解反应,使共热解总失重率增大。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征,确定影响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以4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煤氧化试验方法,结合键能平衡法计算煤在25~70℃、氧气体积分数0~21%范围内的氧化放热强度,获得煤氧化过程中氧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氧化放热强度三者间的关系表达式;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煤耗氧速度、CO释放速率和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趋势。通过比较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可知,影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煤自身的挥发分质量分数,而外部因素中的温度对同一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影响要强于氧气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2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天然气场站作为天然气的重要存储和分配中心,其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天然气场站作为储存和分配天然气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天然气场站火灾危险性,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天然气场站火灾的潜在风险,提高天然气场站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4.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由于特种设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如何对生产企业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确保其生产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氯乙烯聚合反应器爆炸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故障树方法辨识出可能导致氯乙烯聚合反应器发生爆炸的基本事件,及其与聚合釜爆炸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工艺中可能导致聚合釜爆炸的工艺偏离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明晰了工艺危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提出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6.
27.
吨量煤体的自燃过程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弄清矿井实际的煤自然发火规律,利用装煤量达5吨的大型实验台对两种烟煤分别进行了自燃模拟实验。大煤量的实验能够很好地模拟煤矿中煤低温氧化和传热传质共同作用导致的发火过程,实验得到的自然发火期与煤矿实际发火期也是一致的。实验中煤样从缓慢氧化变为快速氧化的临界温度为100~110℃。当煤温低于,临界温度时,煤样的升温受到空气流带走热量和向外界散热的影响很大,因此夹层水的保温作用就很关键。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反应加快,温度急剧上升,散热的影响明显降低,反应主要受限于氧气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28.
张慧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5):51-56
针对时间因素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恒温瓦斯放散试验深入分析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理论的准确性,总结因时间因素导致K1值测定误差所带来的现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K1值的测定误差与时间关系密切,测定启动时间越晚,误差越大;测定启动时间由第1 min延后至第2 min,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增加0.081 cm3/(g·min1/2)和2.20%;高瓦斯压力条件矿井或煤层的局部高瓦斯压力区域、构造煤发育区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测定结果偏低,测定误差偏大。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采动应力变化对含瓦斯突出煤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新景矿含瓦斯突出煤进行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的常规三轴和分段变速加载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均可分为压密、线弹性、塑性变形、应力跌落和残余应力5个阶段;随着围压的升高或者瓦斯压力的降低,煤体在2种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大;相较于常规三轴,煤体在分段变速加载路径下的强度普遍增大,峰值轴向应变、峰值环向应变绝对值和峰值体积应变绝对值也普遍增大,失稳破坏瞬间应力跌落和能量释放更加剧烈。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仍然适用于分段变速加载条件下的含瓦斯突出煤,该研究对于认识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XIE Jian-jun YANG Xue-min ZHANG Lei DING Tong-li SONG Wen-li LIN Wei-g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7,19(1):109-116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missions of SO2, NO and N2O in a bench 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or for coal combustion and co-firing coal and biomass. The thermal capacity of the combustor is 30 kW. The setup is electrically heated during startup. The influence of the excess air, the degree of the air staging, the biomass share and the feeding position of the fuels on the emissions of SO2, NO and N2O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biomass shar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the CO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e gas,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volatile content of the biomass. In co-firing, the emission of SO2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iomass share slightly, however, non-linear incre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2 emission and fuel sulfur content was observed. Air stag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O emission without raising the SO2 level. Although the change of the fuel feeding position from riser to downer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NO emission level, no obvious change was observed for the SO2 level. Taking the coal feeding position R as a reference, the relative NO emission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during co-firing coal and biomass when feeding fuel at position D and keeping the first stage stoichiometry greater than 0.95.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sulfur and nitrogen chemistry at these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ways of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SO2, NO and N2O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