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3篇 |
免费 | 243篇 |
国内免费 | 35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7篇 |
废物处理 | 52篇 |
环保管理 | 85篇 |
综合类 | 988篇 |
基础理论 | 348篇 |
污染及防治 | 146篇 |
评价与监测 | 123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上海市大气沉降物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大气沉降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上海市8月、9月、10月3个月的大气沉降物,分析了上海市大气沉降物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计算了上海市8个采样点∑15PAHs大气沉降物通量.同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大气沉降中的PAHs进行源解析,模型对PAHs的来源有较为细致的判读,结果表明:大气沉降物中∑16PAHs的浓度范围0.458~21.013μg/L,其中,溶解相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0.174~0.625μg/L,颗粒相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0.275 20.455μg/L.上海市∑15PAHs大气沉降通量在0.24~14.74μg/(m2×d)之间,沉降通量均值为2.77μg/(m2×d).根据PMF模型解析,机动车尾气排放为大气沉降物中PAHs的主要污染物,源贡献率为40.23%,其次,居民烹调、煤炭燃烧、石油挥发泄露和炼焦排放依次占23.73%、14.75%、14.35%和6.92%. 相似文献
42.
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中亚热带马尾松林中马尾松、槲栎凋落叶单独及混合(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①3类凋落物的年分解常数K的大小为:混合凋落物(0.94)>槲栎凋落物(0.86)>马尾松凋落物(0.67);②3类凋落物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夏季(135 d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③3类凋落物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总体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混合凋落物>马尾松凋落物,酸性磷酸酶活性多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最低,与分解常数K排列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凋落物分解是微生物和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研究表明,凋落物质量和季节气候的差异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及其调控的生态过程,与纯马尾松凋落叶相比,针阔混合使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导致分解加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基于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以实际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及其衍生物(BADGE·H2O、BADGE·2H2O、BADGE·HCl、BADGE·2HCl、BADGE·H2O·HCl)和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BFDGE)等7种双酚-二环氧甘油醚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DLLME-UPLC-MS/MS)检测方法.以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3.00 mL)、丙酮为分散剂(2.00 mL)制备分散液液微萃取系统,超声辅助萃取和浓缩样品中的双酚-二环氧甘油醚.含有0.01 mol·L-1乙酸铵和1%甲酸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Waters Symmetry® C18分离后,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7种双酚-二环氧甘油醚在5.0-10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3;在50.00、100.00 μg·L-1和500.00 μg·L-1的3个添加水平下,7种目标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9.9%-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1.6%,检出限在0.5-5.0 μg·L-1.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在9 min内实现7种双酚-二环氧甘油醚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熔融石蜡对废水中Cu2+、Co2+、Ni2+的固液萃取行为.探讨了水相的酸度、萃取剂P204用量及搅拌时间等对废水中Cu2+、Co2+、Ni2+的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2.5时,Cu2+萃取率几乎达到100%,远高于Co2+和Ni2+;当P204用量为0.05 mL时,水相中Co2+不被萃取,Cu2+和Ni2+萃取率不到60%;当搅拌时间为3 min时,Ni2+萃取达到平衡,萃取完全,Cu2+和Co2+萃取平衡时间需要7 min.用斜率法确定其萃取机理,测定并计算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ex和相关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过电位抛光对不锈钢异形截面微流道内壁成形性及双极板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粗糙度测试分别对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成形异形截面微流道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抛光时间对微流道内壁表面形貌、典型缺陷、表面粗糙度及双极板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在抛光前10 min,微流道内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稳定值,同时典型缺陷也由黏粉、半熔金属颗粒等局部缺陷逐渐变化到球化、挂渣、阶梯效应等大范围缺陷,直至出现点蚀现象。抛光时间在5~15 min内,LPBF成形316L不锈钢表面质量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其耐腐蚀性下降。结论 采用过电位抛光工艺并选择适当的过电位抛光时间,能有效提升微流道内壁成形质量及双极板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6.
在长沙市一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附近采用罐采样方法采集环境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Dean-switch/FID/FID技术分析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同步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研究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及醛酮类化合物的组成与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总平均体积分数为(43.31 ±33.86)×10-9,其中异戊烷的体积分数最大;醛酮类化合物总浓度为(9.17±3.16)μg·m-3,主要为丙酮、甲醛和乙醛且其贡献了总浓度的90%以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汽油挥发、尾气排放及溶剂使用是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分别对总浓度贡献了16.65%、16.61%、22.65%;进一步利用比值分析法表明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符合城区的比值特征. 相似文献
47.
48.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暴露除了会损伤生殖、免疫和神经系统等,还能够干扰脂质代谢,增加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笔者总结了多种EDCs对不同动物模型(哺乳动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哺乳动物脂肪细胞分化、脂质蓄积和促进肥胖的表观遗传跨代继承,促进硬骨鱼类脂肪从头合成和脂质蓄积,破坏两栖动物的脂质平衡;并从4个方面综述了EDCs影响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1)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和蛋白的表达水平;(2)影响调控昼夜节律的时钟基因的活性继而诱导脂质蓄积;(3)影响内源性大麻素和大麻素受体的表达从而改变瘦素或脂肪肝信号神经肽Y的表达;(4)影响表观遗传修饰继而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转录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最后,提出今后研究需关注新型EDCs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同时应深入研究昼夜节律、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表观遗传修饰等不同途径之间的交叉作用,以更好地了解EDCs通过以上机制影响脂质代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50.
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长期运行生物膜相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生物滴滤(BTF)长期运行过程生物量积累和分布规律、生物膜相特性变化,旨在探讨生物膜相特性变化与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相关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130 d后呈现出降解性能恶化的趋势,生物膜厚度和床层压降逐渐增加,且生物膜呈现出非均匀性分布,填料层上、下半段孔隙率已从启动期的85%和82%分别降低至65%和40%,表征生物膜平均代谢活性的AWCD值也明显降低,表明生物膜出现老化现象.生物膜胞外多聚物(EPS)总分泌量和蛋白质含量运行后期分别约为前期的2倍.蛋白质与多糖比值(PN/PS)逐渐从0.3增至0.95;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与PN/PS值呈正相关,也相应从33%增为73%;EPS的平均分子量呈现减小的趋势;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EPS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EPS分泌量和主要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反应体系运行性能恶化的本质原因之一.上述结果可为从本质上解决生物滴滤体系长期运行面临的填料层堵塞和运行性能恶化等共性技术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