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2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3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188篇 |
综合类 | 1411篇 |
基础理论 | 21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64篇 |
社会与环境 | 108篇 |
灾害及防治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膨润土为辅助添加剂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传统以水泥固化污泥,带来的水泥用量大与固化体的浸出液pH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以膨润土为添加剂辅助水泥固化/稳定化污泥的思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测量掺入膨润土后污泥固化体的强度、重金属浸出率、浸出液COD及pH值,研究该固化/稳定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将掺入量为0.4(相对污泥的质量比)的水泥一半用膨润土替代时,固化体的强度提高了6左右.体积安定性也能够满足要求.随膨润土掺入量增加,固化体中锌、铅的浸出率与浸出液的pH值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锌与铅的浸出率分别由6.9%下降至0.25%,9.6%下降至5%,pH值由12.3下降至12.1.在强碱条件下及烘干或风干条件下,铜会随着有机物的分解而析出,从而增加铜的浸出率,而膨润土的加入能弥补水泥造成的强碱环境及风干或烘干过程对固化污泥中铜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等体积加载的方式建立了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动力响应的颗粒流计算模型,研究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围压和加载幅值下的动力响应,探讨了颗粒间力链的发展特性,并从Shannon 熵、Boltzmann 熵以及Clausius 熵的基本关系入手,建立基于粒间接触力链的饱和砂土颗粒熵计算方法,分析了颗粒熵发展特性。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初始总力链主要受围压的影响,围压越大,初始总力链越多;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间力链总数逐渐降低,且强力链持续向中、弱力链转换;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熵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阶段特性,围压和加载幅值对颗粒熵峰值无明显影响,各工况的颗粒熵峰值均为0.92;定义颗粒熵峰值为相变颗粒熵,相变颗粒熵时的饱和砂土表现出固液临界态的力学特征,指示了饱和砂土由固态向往返液化状态转变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33.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配合物对厨余垃圾甲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可利用的微量金属元素不仅能够保证污染物以最大的速率转化,而且还可以使某些特殊的转化得以发生,并提高微生物对有毒污染物质的耐受能力。在研究厨余垃圾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 TS)、接种量和C/N比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微量金属元素钴及其配合物丝氨酸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甲烷产量及关键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0.5%、接种污泥量为100 mL/L和C/N比为20∶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较高,为367 mL/g COD;添加2 μmol/L的微量金属元素钴-配合物丝氨酸时,甲烷产率则提高到432 mL/g COD,相应地,辅酶M的含量由空白实验的41.21 μmol/g VSS提高到54.64 μmol/g VSS,辅酶F420的含量由0.31 μmol/g VSS提高到0.48 μmol/g VSS。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可疑值和可疑结果的定义对环境监测中产生的可疑结果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监测项目和环境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环境监测的角度提出了减少产生可疑结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36.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37.
讨论粒度对活性矸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几种不同来源矸石活化后吸附性能,并对活化条件进行最终优化。 相似文献
38.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系列试验对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水中腐殖质去除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当水中腐殖质浓度为10.0mg/L,铝盐作混凝剂时,去除腐殖质的最佳pH值在6.2-6.6范围内;腐殖质浓度升高时,最佳pH值向酸性方向偏移。强化混凝调节pH值虽然增加了酸碱费用,但是它可以减少混凝剂投量,减轻污泥处理负担,其总体进行费用并没有增加,可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9.
各种影响因子对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时停留时间、电解电压、废水初始浓度、温度和废水pH值等影响因子对去除色度、COD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应用于工业实际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法更适合高浓度医药废水的处理,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电解时间宜控制在40-60min;电解电压越高,废水COD和色度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废水pH值为7.5时电解效果最佳,工程运用宜控制在6—9之间。 相似文献
40.
以(NH4)2HPO4活化沙柳纤维制备活性炭纤维,L16(45)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重点研究了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纤维结构的影响。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N2吸附-脱附测定其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得率逐渐减小,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在浸渍比2.5:1、预氧化温度200℃、预氧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 304 m2·g-1、总孔容为1.004 cm3·g-1、得率为31.6%、碘吸附值为1 321 mg·g-1的纤维状活性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