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554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824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固定化改性蒙脱土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天然蒙脱土进行改性,并用聚乙烯醇对改性蒙脱土进行固定化处理,然后进行柱状吸附和振荡条件的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DTMA改性蒙脱土固定化后能有效吸附苯酚,不同环境条件对苯酚的柱状吸附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在pH4~8的范围内,固定化改性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H在10以上.其吸附能力明显下降;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进水苯酚浓度越高,改性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量越大,但出水苯酚浓度也高;苯酚的流速越小,吸附容量越高,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2.
将振荡天平技术与国内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标准相结合,建立了废气中颗粒物现场测定方法--便携式振荡天平法。新建方法以重量法为原理,检出限为0.2 mg/m 3,全程伴热以消除湿度干扰,测试前后以标准滤膜量值验证的方式对称量结果进行质量保证,实现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快速、准确的测量。方法建立后与国标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进行实际样品测定比对,结果表明,2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新建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过程误差。  相似文献   
993.
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分析,阐述了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和降低排放量的原则,探讨了目前相关的低NOx燃烧技术。强调了在降低NOx的同时必须注意高效率,对低挥发份煤在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情况下的高效低NOx燃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4.
人们一定记得,2008年2月9日晚,北京央视高159米的配楼发生火灾,大火燃烧5个小时后,大楼内十四层以上的火还在燃烧。火势无法完全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灭火的水上不去,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计算机显示器材料进行小尺寸燃烧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锥形量热仪的热辐射强度模拟中、小规模火灾。分析火灾中显示器样品的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CO产生率和比消光系数。试验发现当热辐射强度为35 kW/m2时,计算机显示器的热释放速率比其在热辐射强度为75 kW/m2时多一个加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在此热辐射强度下,材料热解速度缓慢,表面炭层厚度逐渐增厚,热量积聚后,材料热解速度增大,热释放速率加速达到第二个峰值;显示器材料在2种热辐射强度下的质量损失速率分3个阶段,炭层的包覆作用对其质量燃烧速率影响较小;显示器材料在燃烧过程中CO产生率、比消光系数和质量燃烧速率成线性递增关系。试验结果可反映显示器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应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某水平巷道全尺寸木材火灾实验和流体力学软件FUL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速为0.7m/s和1.1m/s时8,00kg木材燃烧以及风速为0.7m/s时,400kg木材燃烧火源下风侧各热物理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次燃烧试验和模拟均为富氧燃烧类型,验证了A.罗伯特燃烧判定准则的正确性。同时试验和模拟火源下风侧CO,CH4和H2危害性气体浓度和出口风门处温度,对比结果证明,巷道富氧类燃烧难以产生次生灾害。研究也表明,环境因素或巷道物理结构变化能改变巷道火灾燃烧类型。  相似文献   
997.
2010年7月16日,辽宁省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大火持续燃烧了15个小时,输油管道损毁严重。不仅如此,周边海域也受到污染。10月24日,在“七一六”事故中着火的103号罐体再次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振荡培养法和CO2生成量法对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初级和最终好氧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评价.采用振荡培养法测得的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降解5 d后的初级好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8.95%、97.55%和93.60%; 采用CO2生成量法测得的14 d后的最终好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0.18%、77.78%和95.80%.依据不同评价标准得出3种羟肟酸都具有良好的初级和最终好氧生物降解性,属于易降解类物质.  相似文献   
999.
对国内外燃烧假人实验室相关标准及闪火生成系统进行介绍,结合应用实际提出闪火的设计要求是热流量84kW/m2,持续时间为5s。最后从管道压力调节、燃烧器设计、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实验室火闪火生成系统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管道燃气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管道是化工及油气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时常受燃烧爆炸事故的威胁,因此对管道中燃气燃烧爆炸特性与规律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以甲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传感器以及火焰传感器等对水平封闭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爆炸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量实验来研究可燃气体爆炸压力与火焰及其传播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以及气体燃烧的变化情况,对前驱冲击波与火焰面的相对时间及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管道中会产生前驱压力波,并超前火焰阵面甲烷气体在管道传播过程中,出现冲击波反压射、波叠加及反冲现象,压力的持续时间较火焰光信号持续时间长。所做的工作为油气受限空间中燃气燃烧爆炸特性与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及工业防爆抑爆技术及工艺的实施、系统设计以及关键参数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