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火灾事故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种火灾事故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灰色理论预测法、指数平滑法和马尔科夫预测法。结合贵州省1997至2006年火灾四项指标统计数据,探讨了三种预测方法对不同波动幅度数据序列的适用性;给出了贵州省未来两年火灾的发展趋势,可为当地制定正确地防止火灾发生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对每种方法在预测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环境管理中的信息沟通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探讨了违法排污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并分析了当前环境管理系统中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当前环境管理系统信息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3.
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结构整体中的构件具有比单个构件更高的抗火能力,这已在Cardinton试验以及一些火灾现象中得到了证实。由于结构的高次超静定,组合梁在火灾下达到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后,尚能够利用悬链线效应继续承载。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给出了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火灾全过程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组合梁挠度、轴力、跨中及梁端弯矩的变化全过程,进而对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火灾全过程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组合梁抗火性能的理论研究和抗火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正在点源污染被逐步控制后,城市地面雨水径流已成为城市河流与湖泊等水体主要污染源.国内相关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北京、上海、西安、珠海、澳门、天津、广州等城市开展.雨水、雨水径流及河涌的污染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污染链,即雨水携带大气颗粒物降至地面,随之形成的雨水径流又携带地表污染物进入城市河涌,从而恶化河涌水质;然而,对"雨水-雨水径流-河涌"整个污染链的研究尚鲜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5.
利用烟雾箱系统,以H_2O_2的紫外光解作为OH自由基来源,模拟OH与正十五烷和2,6,10-三甲基十二烷的反应,采用长链烷烃与OH自由基反应产物的Tenax管吸附采样-自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获得长链烷烃与OH反应的氧化产物信息,并对长链烷烃与OH的反应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57.
通过分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制度链。梳理政策制度链层次、结构、节点,提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联动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8.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3个时段内处理城市河道污水,通过采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来验证装置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水质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1内,水质对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及活性有很大冲击,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9%、80.8%、64.6%和78.3%;进水水质稳定的时段2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要高于其他时段,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80.6%、69.4%和55.3%;低温运行的时段3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都低于其他时段,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下降,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1%、68.5%、48.9%和46.6%。  相似文献   
59.
秦清  张艳萍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859-2864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具有一定聚羟基烷酸酯(PHA)储存能力的活性污泥,考察乙酸、丙酸和丁酸3种短链脂肪酸,以及乙酸、丁酸分别与丙酸按1∶1、1∶2、2∶1比例组合成的6种混合酸作为碳源时对活性污泥中PHA的储存和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短链脂肪酸中,以丁酸为碳源得到活性污泥PHA储存量最高,为40.53 mg/g;在混合酸中,乙酸与丙酸按1∶2组合时,系统PHA储存量最高,为773.4 mg/g。混合酸相对于单一的脂肪酸碳源更有利于活性污泥储存PHA。在混合酸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丙酸比例的增加,乙酸与丙酸混合比丁酸与丙酸混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PHA储存。  相似文献   
60.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SCCP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征,测定了24个广州土样(含3个剖面采样点)中SCCPs的含量,分析了其同族体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广州表层土壤中SCCP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8~541.2ng/g,均值为79.6ng/g;剖面土壤中SCCPs的含量范围为7.5~115.8ng/g,均值为33.1ng/g。不同类型土壤中SCCPs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相似,以碳原子数为10和11的Cl6-SCCPs/Cl7-SCCPs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