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932篇
基础理论   202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81.
多功能智能织物纳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武装部队(AFAN)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对具有多种防护和耐久功能的轻质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除了武器、化学(生物化学)鉴别和防护设备及能量系统外,士兵还要携带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因此,制造制服的织物除了具有防护的功能外,还应具有冲击防护、化学(生物)鉴别及传感、化学(生物)防护以及能量产生及存储的功能.这样就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材料体系和方法来把物质合成与结构设计结合起来.实验证明,由电纺丝过程制造的纳米级(直径≤100 nm)纤维能实现这样的功能.这些纳米纤维类似于自然界生物体系,以等级结构被组装,最终形成线形、平面形和三维组装体系.把电子聚合物及传统聚合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2.
处置危险废物,就是生产经营及有关服务单位在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危险物品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不再需要、使用或废弃、过期的危险物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有害危险物质的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已清除或尽可能减轻其危险成份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抗污染的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叶 《防灾博览》2005,(3):26-26
许多植物在千百万年漫长进化演变过程中,炼就了非凡的绝招。它们对钾、铅、硫、氯、硒、锶、铠等化学元素有着神奇的解毒功能,并能从水、空气、土壤中吸收有害的污染物质,自行消化排解。  相似文献   
84.
晨鸣 《安全与健康》2005,(3S):29-29
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却忘了节约能源。中国单位GDP耗能之高,数倍于发达国家中国各项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不仅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煤在开采、运输、转化过程中效率低,浪费大,一吨资源只顶半吨用,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其中水泥的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50%。  相似文献   
85.
《中国环保产业》2005,(6):47-47
由福州嘉园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JY-C型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适用于治理含挥发性物质的有机废气。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活性炭吸附-热力脱附-催化再生工艺原理,理论基础为活性炭吸附解析机理和气-固催化氧化反应机理。蜂窝活性炭对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分子间力和未饱和化学键力的作用下,低  相似文献   
86.
杨雪  吉鑫  王荟  尹戈  沈忱 《环境化学》2023,(3):1049-1052
本文建立了28种环境空气中异味物质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在1—20 nmol·mo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1—0.03 nmol·mol-1,方法性能指标满足精确定量要求.将28种异味物质和4种内标相关信息导入生成专用异味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保留指数、气味阈值、气味描述、校准曲线等信息,可实现无标准品时对环境空气中异味物质进行半定量筛查.通过标准品和厂界环境空气实际样品进行验证,采用精确定量和数据库半定量,结果差异均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87.
88.
为了探讨芽孢杆菌B1分泌的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和藻毒素物质脂肪酸的影响,比较了模拟自然水体中叶绿素a、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元素N、P浓度在溶藻前后的变化,并利用GC-MS检测了球形棕囊藻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用体积比1∶100的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处理模拟水体14 d,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p 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DO和N、P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14 d时,处理组水体中p H值由8.50降低到7.51,叶绿素a降低82.3%(P0.05),DO增加29.5%(P0.05),高锰酸盐指数降低55.2%(P0.01).NH+4-N、NO-2-N、NO-3-N和PO3-4-P浓度分别增加了0.46、1.50、6.24和1.30倍.投加活性物质处理14 d后,球形棕囊藻藻毒素中的主要3种脂肪酸C18:2、C16:0和C18:1分别降低了100%、97.7%和85.4%(P0.01),总脂肪酸含量降低83.4%(P0.01).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在模拟自然水体中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并降低藻毒素脂肪酸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的生态安全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针对重霾污染,在西安市冬季重污染日(2015-11-30~2015-12-09)和清洁日(2016-01-13~2016-01-22)各进行了为期10d的PM_(2.5)采集,测量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及NH_4~+、NO_3~-、SO_4~(2-)等无机水溶性离子,探讨两种污染条件下的组分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重霾日和清洁日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70±47.5)μg·m~(-3)和(48.6±17.9)μg·m~(-3),且重霾日伴随低能见度、高湿静风等多种不利气象条件;重霾日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SO_4~(2-))组分占PM_(2.5)质量浓度的49.8%±13.1%,而清洁日为19.4%±5.95%,并且重霾日硫氧化速率(sulfur oxidation ratio,SOR)和氮氧化速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io,NOR)分别为0.282±0.157和0.269±0.124,远高于清洁日(SOR和NOR分别为0.189±0.057和0.077±0.046),重霾日二次有机组分浓度[(6.22±3.87)μg·m~(-3)]是清洁日[(1.44±1.63)μg·m~(-3)]的5倍,表明二次污染及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重霾期间相关组分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CFH)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了其中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探讨其对于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ROS平均浓度(以H_2O_2计)分别为(4.99±1.54)nmol·m~(-3)(重霾期),(0.492±0.356)nmol·m~(-3)(清洁期),二次反应及积累效应可能是西安重霾条件下ROS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NO_3~-、SO_4~(2-)与ROS均呈现正相关(P0.05),表明ROS可能通过二次氧化过程参与到二次无机组分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90.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β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 -0.53±0.07β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β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30.4±40.8)×10m3;与其他典型监测冰川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证了估算结果的可靠性;LiDAR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关于其在冰川物质平衡研究中的应用很少,论文尝试将其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