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84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905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是我国钢制散热器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我国第一片钢制柱形散热器,随着时间推进,单一的品种,简单的结构,使很多散热器企业的销售陷入困境,国营企业面临改制兼并重组,小企业惨遭淘汰。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3.
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值较高,除大坝前站点,其余各站点溶解氧无显著垂向差异;夏季,溶解氧垂向差异显著大于春秋两季.水深较深的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站点其夏季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分别达到11.59、12.52和10.96 mg·L-1.千岛湖表层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水温、pH、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温度热力分层是影响溶解氧在夏季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春夏季,pH、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较高,主要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4.
黄子龙  曾立民  董华斌  李梅  朱彤 《环境科学》2016,37(4):1188-1198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3年6月30日~7月8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单颗粒粒径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在线测量,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230 152个,其粒径主要集中在0.2~2.0μm.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分为8类:元素碳(EC,55.5%)、有机碳(OC,10.7%)、钠,钾等碱金属颗粒(alkalis,17.4%)、其他金属颗粒(other metals,1.7%)、富铁颗粒(Fe-rich,6.3%)、富铅颗粒物(Pb-rich,3.1%)、沙尘颗粒(dust,4.8%),other颗粒(0.8%),观测得到的8类气溶胶颗粒中绝大部分包含46NO-2、62NO-3、80SO-3、96SO-4、97HSO-4等二次组分离子,说明这些颗粒都经历了不同的老化过程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从气溶胶类型的谱分布看,各类型颗粒数浓度峰值基本出现在700~800 nm之间,dust、Fe颗粒主要集中在粗粒径段,EC颗粒子类研究表明随着表面不断吸附NH+4、NO-3、SO2-4等二次组分,EC颗粒逐步演化成老化程度较低的NO-3吸附型EC(ECN)和严重老化的SO2-4吸附型EC(ECS)混合态,两者日变化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也可能随着二次有机物在EC表面吸附,形成OC/EC混合态.  相似文献   
115.
北京2015年大气细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雾霾事件的频发,人们逐渐提高了对雾霾的关注度,PM2.5作为其首要污染物对大气能见度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15年北京12个环境监测站点的PM2.5、PM10、NO2、SO2、CO和O3的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综合研究了北京2015年大气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同时,利用空间差异率(COD)统计方法评估了不同地区细颗粒物浓度的差异程度,并结合2015年2次特殊事件(春节和阅兵),对大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排放源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重污染天气集中发生在秋冬季,且污染程度高、持续时间长.城区PM2.5浓度比郊区高约12 μg·m-3.东城区与对照区差异最大,COD值为0.24;东城区与西城区差异最小,COD值为0.05.春、夏、秋季颗粒物PM2.5、PM10浓度日变化较为平稳,在中午有所升高,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呈现出夜间高于日间的污染模式.近3年PM2.5与PM10保持显著的相关性,但PM2.5/PM10比值呈降低趋势.阅兵期间采取的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和气象要素共同作用导致PM2.5浓度下降约72%,市中心的首要污染物为NO2,郊区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10.春节期间烟花燃放对PM2.5的瞬时贡献量很大,对比春节假期和非假期2个阶段的大气污染特征发现,人口和机动车减少及餐馆暂停营业并没有使北京局地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该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PM2.5控制的同时也要对O3浓度有所关注,同时也进一步支撑了北京空气质量改善需要京津冀协同控制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6.
为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产流产沙的作用效果,采用废弃尾矿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植被覆盖率(0、40%、80%、100%)、雨强(20、60、100、220 mm/h)、坡度(15°、30°)对尾矿坝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作用效果及其与产流产沙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产沙率及产流率的关联度规律一致,当三者共同作用时...  相似文献   
117.
伴随《刑法修正案(八)》对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的立法转向,有条件地承认了环境资源即是刑法所值得保护的利益.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理论侧重法益恢复与轻缓刑罚的思想与恢复性司法的利益平衡、犯罪人再社会化具有目标一致性,因而相互契合.恢复性司法应用于生态环境犯罪的探索正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然而实践中仍然存在适用方式法律依据不足、适用...  相似文献   
118.
当前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季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不仅能对人体呼吸道、肺、心血管以及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还能与人体表面皮脂、建材表面、室内化合物反应引发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由于现代人平均9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活动,室内臭氧污染暴露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室外臭氧污染暴露,但同时室外臭氧又会对室内臭氧污染产生影响,因此掌握室外大气污染影响下的室内臭氧污染特征是控制室内臭氧污染的重要前提。为此,该文研究了五大气候区共20个典型城市的室内臭氧浓度特点,并进一步基于室外大气污染影响和I/O比预测分析了在开窗时间、换气次数和臭氧沉积速度影响下的室内臭氧污染水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开窗时间和换气次数与室内臭氧浓度呈正相关,臭氧沉积速度与室内臭氧浓度呈负相关。此外,寒冷地区室内臭氧污染最严重,温和地区室内臭氧污染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究光照时间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蓝、白两种光质,每种光质下设置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进行栽培试验,并测定每个处理下杏鲍菇原基形成与分化速度、菇蕾与子实体形态、产量及可溶性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结果显示,原基形成速度随光照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蓝光下以15 min光照15 min黑暗时间处理下原基形成速度最...  相似文献   
120.
建立了可编辑VR疏散动力学实验平台,并招募100名大学生开展地铁车厢内的虚拟实验,探究突发事件下的跟随效应。每次实验有一名实验人员和20名虚拟乘客(NPC)参与,共设置5个场景探究不同比例的运动NPC对参与者预动作行为和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问卷、预动作时间、出门选择、运动距离等数据,发现在实验中存在跟随等待人群和跟随运动人群两种跟随效应,而人群的运动是更为强烈的信息,当等待和运动NPC占比从0%提升至50%,等待和运动参与者占比分别提高10%和60%。因此,在突发事件场景中,应及时对局部人群施加有效的同向引导,以提升整体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