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126篇 |
基础理论 | 41篇 |
污染及防治 | 7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前计算机网络遭受的风险越来越大,不久前刚刚出观的冲击波病毒使全世界数百万台计算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网络所面临的危险还不止是黑客,竞争对手、心怀不满的员工等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潜在破坏者。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运行,安装此类系统的公司必须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建立 相似文献
162.
自从去年11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以来,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防治措施,SARS还是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传播开来,直接地影响到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SARS的方法,对于SARS病毒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的清晰,只能断定SARS病毒在常温的空气 相似文献
163.
介绍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介绍该技术在环境样品病原菌、原虫及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环境样品成分复杂,需经适当分离纯化处理再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兼具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及磁性分离的快速性,能够有效分离纯化环境水样中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4.
医院污水中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当人们接触或食用被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或有毒物质污染的水和蔬菜时,就会使人致病或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所以要对医院排放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65.
166.
为深入了解环境领域病毒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HistCite Pro引文图谱分析软件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0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近20年环境领域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境领域病毒相关期刊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2020年环境领域病毒研究发文量激增;该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但中国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为美国学者Gerba C P、Sobsey M D和日本学者Katayama H;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为Water Research、Food and Environmental Vir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文量排名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亚利桑那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领域病毒研究多集中在饮用水、废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病毒种类集中于诺如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环境中病毒的检测和环境介质中病毒的灭活与去除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2003年春,SARS疫情突如其来,来势汹汹,这一传染性强、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的严重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曾经引起巨大的恐慌。虽然目前SARS疫情得到控制。但痛定思痛,人们开始反思,探讨其中种种问题,汲取经验教训。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