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69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09篇
综合类   45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陈明 《绿叶》2010,(Z1):198-204
儒学应该而且能够为探索中国道路、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做出贡献,但我们要对儒学本身进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阐释与重建,既不能预设其理论本质将其封闭化,也不能预设其实践的有效性将其神化。今天儒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为前提。而这意味着它与社会生活的契合,意味着社会生活对它的选择、熔铸与再造。儒家与现代性是可以共生并存的,回到源头活水,到伦常日用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应该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92.
刘志琴 《绿叶》2010,(11):43-4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儒家的礼治秩序所规定,衣食住行的每一处细节都表现出等级贵贱之分。近代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逐渐消亡,生活方式的大解放就是改变体制性的规定,由个人自主选择。进入现代社会后,消费主义的泛滥则让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节制欲望、回归简朴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生活方式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温饱问题的解决,中国人也开始日益重视休闲生活与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93.
罗康隆  杨庭硕 《绿叶》2010,(11):53-58
民间传统知识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验智慧,它具有现代知识不可替代的特性,我们的生态建设需要从中汲取资源。由于民间传统知识本身的各种特征,使得它在直接针对特定环境的生态维护的同时,既能最有效地维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成本,并且还可以长期有效、持续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民间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使其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格局,从而有利于分散人类社会对地球资源的压力,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94.
旷为荣  旷新年 《绿叶》2010,(1):113-120
中国现代化的课还没补完.又已背负超克现代化的新使命。面对崛起中的中国.左派右派的想象力都显得贫乏,提不出新的远景和方案。20世纪中国以及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一个现代“民族一国家”.而21世纪的中心问题则是提升为一个“文明一国家”。新的文明不是像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一样把“异”与“不同”作为“恶”和“敌人”,而是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这是一种新的大陆文明。  相似文献   
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migration of labor in the Qinling mountain area and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is explored.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reduce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due to i...  相似文献   
96.
以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家庭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地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尚不理想,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较弱;家庭对地震灾害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地影响着其在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其中防震减灾技能的影响更显著;经济收入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其地震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明显,且可能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总数与家庭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也叠加了家庭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对研究区而言,加强防震减灾实用技能和震时如何有效应对地震影响方面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四川环境》2009,28(4):F0004-F0004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是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百强中学”、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98.
家庭避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保持镇定并迅速关团电源;如果在厨房,赶快关掉煤气,尽量远离炉具、燃气管道及易破损的碗碟. ②打开大门防止地震造成门柱扭曲变形而难于打开,影响逃生.  相似文献   
99.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0.
清华附中唐秀梅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家庭绿色消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活动效果斐然,本期刊登唐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活动的总结,活动方案及感想,供计划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