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7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介绍了地气溶胶测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从地气溶胶组分及元素的赋存状态、来源及其可能的迁移特性,讨论了地气溶胶测量的原理。根据最近几年在矿区外围及未知地区所测量的一些实例,论述了利用该方法寻找隐伏矿床的效果,认为地气溶胶测量在寻找隐伏矿床、研究深部构造地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锦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层时代争议较大,玄武岩、花岗岩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尚未深入研究。为了切实评价区域稳定性,基础地质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孢粉分析,改盐塘组时代由中三叠世为早二叠世,皮罗渡桥西黑色砂页岩层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在金一箐断裂东西两侧分布的玄武岩为上地幔来源、不同于陆海环境的大陆裂谷喷发产物,花岗岩的分异和重熔程度不同,代表造山期挤压向造山期后拉张环境转化。上述结论为该区构造发展演化和区域稳定性评价、矿产资源寻找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鉴赏类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和鉴赏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教学评价自动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的岩浆岩在某些地区表现为由酸性→中性→基性的演化顺序,我们称之为岩浆的逆向演化.本文讨论了岩浆逆向演化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其产生机制,同时也论证了岩浆逆向演化与内生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教育为本",管理者安全教育是企业全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管理者的安全教育是新世纪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新的课题,是上级主管部门、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能否抓好安全生产,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鉴赏类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和鉴赏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教学评价自动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张村岩群所含之中基性变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主元素具低钾高钠;稀土元素具Eu亏损,Pr、Tb、Tm富集;微量元素具Rb、Zr、Ce微弱亏损,部分样品Ta富集,其总体特征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许士洪  胡弘等 《城市环境》2001,15(6):33-35,32
综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枞阳县拔茅山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的石英大脉状铜矿受放射状火山构造控制。枞阳县拔茅山铜矿位于庐枞盆地南部,为细脉浸染型铜矿,降低边界品位圈定的矿体具有带状斑岩铜矿特征。依据庐枞地区的铜矿矿体形态垂向分带模式,指出寻找带状斑岩铜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自葛利普创名“华夏古陆”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论辩与考订,对其地质构造属性,至今仍然否定与肯定交迭起伏,莫衷一是,本文从推覆构造,陆地漂移等实际资料着手,加以论证,认为它是经历深刻改造和发生巨大位移的变质岩断片体,地质构造属性已非“华夏古陆”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