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791篇
基础理论   190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土壤中铅的植物可利用性化学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针对重庆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选取Pb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石灰、腐殖酸、硫化钠对污染土壤中Pb活性的影响及Pb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腐殖酸、硫化钠均能降低Pb的植物可利用性。不同石灰用量均能明显抑制Pb向植物迁移;在石灰的各种加入量中,10.0g/kg的加入量对Pb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莴笋中Pb质量分数下降了35.7%;在腐殖酸的各种加入量中,2.67g/kg的加入量对Pb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植物中Pb质量分数下降了23.0%;在硫化钠的各种加入量中,0.47g/kg的加入量对Pb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植物体内Pb质量分数降低了23.8%。各种添加剂均能使植物根部Pb的分配系数下降,而茎、叶Pb的分配系数上升。  相似文献   
992.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4%~44.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17~12.34倍和3.26~7.02倍,其亚铁离子含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耕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稻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介绍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给水中三卤甲烷(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及四氯化碳的方法。其色谱条件是:检测器(ECD)温度:345℃;色谱柱:HP5(25m×032mm×105μm)柱;进样口温度:250℃。该方法的最小检出下限分别为:氯仿01μg/l、四氯化碳01μg/l、一溴二氯甲烷02μg/l、二溴一氯甲烷02μg/l和溴仿04μg/l。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在过量锰存在下,铬(Ⅵ)与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及吐温-80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磷酸介质中,反应生成的紫色络合物在546u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4.55×10~5,比尔定律范围是0~0.8μgCr(Ⅵ)/25ml,该体系可用于人发中痕量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BOD_5测定中,由于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较高,而溶解氧却很少,不能满足五天生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必须用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稀释后培养测定,现行标准分析方法[1]要求,稀释程度应使五天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 2mg/L,剩余溶解氧大于1mg/ L。可见,在 BOD_5测定中确定取样体积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关于计算取样体积(或稀释倍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途径的调控作用,利用ADM1模型(厌氧消化1号模型)对添加针铁矿的产甲烷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引入氧化还原介质作为新变量,模拟SAO(syntrophic acetate oxidation,互营乙酸氧化)过程中的种间电子转移,进而建立包含DIET(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产甲烷过程的ADM1修正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c(乙酸)分别为12和20 mmol/L时,添加40~2 000 mg/L针铁矿明显提高了乙酸体系的产甲烷速率.②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强化乙酸产甲烷过程.③12、20 mmol/L乙酸体系的敏感性参数km_Xst(最大比乙酸氧化速率)校准值分别从1.02、1.46升至1.76、2.03,km_DIET(最大比电子消耗速率)校准值分别从0.78、1.48升至2.44、3.99,表明添加针铁矿提高了互营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速率.修正的ADM1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贡献的计算结果显示,针铁矿对DIET过程的强化作用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添加2 000 mg/L针铁矿试验组[c(乙酸)为12 mmol/L]中DIET和SAO产甲烷的贡献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7.99%和130.73%.研究显示,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过程的强化作用,并且能用于评价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分别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对厨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累积产气量均高于35℃中温组;高温组厨余垃圾与餐厨垃圾配比为1:5时发酵累积产气量最大,最大累积产气量达到2492.5 mL,是中温组协同产甲烷的1.4倍。同时,为提高产气率,考察了不同种类活性炭对厌氧发酵的影响,采用甘蔗皮、秸秆、花生藤蔓以及发酵沼渣为原料自制了4种生物质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4种活性炭均呈蜂窝煤状的炭孔,其中甘蔗皮活性炭表面炭孔相对规则、完整,微生物可附着面积大,更有利于加快产气进程。添加甘蔗皮活性炭时累积产气3410 mL,相比空白对照组增长20.1%。  相似文献   
998.
为评估农牧废弃物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对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了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3种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协同效应作用值为34.85%~70.39%,贡献效果显著(P<0.05);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50:20:30时,甲烷产率、累计甲烷产量和VS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0mL/g VS、20713mL和65.6%,比单一牛粪、蔬菜废弃物以及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32.9%、229.9%和82.0%.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反映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结果的R2均大于0.99,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比例为50:20:30时具有最大产甲烷速率17.34mL/(d×g)和较短的迟滞时间2.97d.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厌氧消化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餐饮业是中国大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源之一.为了解餐饮业大气污染物的产生能力,本研究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选取41家不同菜系的餐饮企业,现场实地检测了净化设备前端的油烟、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NMHC)的产生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净化前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初始平均浓度约为1.93、 6.6和10.9 mg·m~(-3).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估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北京市餐饮企业数量和本研究测得的排放因子,初步估算了2019年全市餐饮源主要污染物的初始产生总量,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为5 512、 18 849和6 169 t.川湘菜、烧烤、烤鸭与家常菜产生的油烟与颗粒物浓度的Pearson系数均0.6,具有强相关性;其中川湘菜和烤鸭排放的Pearson系数均0.8,呈现极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批次实验探究生物炭对苯酚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的促进机制,并考察了300,500,7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苯酚甲烷化过程延滞期、最大产甲烷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的电子交换能力与苯酚甲烷化过程具有显著关系(R2=0.997).与对照组相比,投加15g/L的生物炭可将苯酚甲烷化的延滞期从15.0d缩短至1.1~3.2d,最大产甲烷速率由4.0mL/d提高到10.4~13.9mL/d.其中在热解温度500℃下制备的生物炭由于含有丰富的电化学活性类醌结构,对苯酚甲烷化过程促进效果最优.此外,生物炭投加促进了典型产电细菌Geobacter及产甲烷菌Methanosaeta的富集.进一步说明生物炭投加通过促进种间电子传递加速了苯酚甲烷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