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5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9篇 |
废物处理 | 121篇 |
环保管理 | 216篇 |
综合类 | 707篇 |
基础理论 | 125篇 |
污染及防治 | 98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针对塑胶运动场地面层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含量的测试,本文通过电子捕获负化学离子源-气相色谱-质谱法(ECNI-GC-MS)对萃取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和中链氯化石蜡(MCCPs)可能导致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验证.研究显示,样品萃取液采用浓硫酸净化方式的平均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且样品中可能存在的MCCPs对测试结果无干扰;方法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28 g·kg-1,定量限为0.1 g·kg-1,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在3.0%—5.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105%之间. 相似文献
982.
以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硝化系统崩溃后的物化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物化出水成分进行了分析,解析了硝化系统崩溃的原因,同时采用活性炭吸附、Fenton强化和活性污泥回流3种预处理方法结合生物增效剂重建硝化系统。结果表明:物化出水中含有的硫脲和其他苯酚类硝化抑制物是导致硝化系统崩溃的主要原因;投加生物增效剂并结合剩余污泥回流点切换的方式,可快速地重新建立硝化系统,使氨氮含量降低至0.41 mg·L−1,去除率达到98.9%。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将此方法应用于电路板生产企业硝化系统,在15 d内将A/O生化系统的氨氮的去除率从−20%~20%提升至90%~95%。以上结果为电路板生产废水生产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硝化系统重建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3.
生物脱氮技术是废水处理中关键的氮去除方法。然而,传统的生物脱氮过程通常受限于废水中电子供体的不足,这导致了对外源电子供体的大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外源电子供体并优化其在生物脱氮中的应用,是提高脱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的关键。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外源电子供体对于生物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不同营养型反硝化系统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增效机制。在厘清不同电子供体应用策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混合营养型反硝化系统的潜力,该系统结合了异养与自养反硝化的优点,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最后,展望了未来反硝化电子供体的研究方向,探讨通过综合调控电子供体类型和供给方式来优化脱氮过程的新策略,可为突破生物脱氮技术中电子供体不足问题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84.
针对水平潜流湿地脱氮过程中后端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湿地植物香蒲采用简单处理、酸热处理和碱热处理这3种预处理,探讨香蒲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静态释放规律和反硝化特性,基于碳源稳定释放特性及反硝化特性优选碱热处理香蒲作为人工湿地实验系统补给碳源,研究其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香蒲不同预处理方式导致乙酸释放存在差异,造成碳源静态释放量存在明显差异,3种香蒲处理方式的平均COD释放量为碱热处理(89. 57 mg·L-1)酸热处理(67. 27 mg·L-1)简单处理(54. 45 mg·L-1).碱热处理香蒲硝氮去除率为75. 2%,明显高于酸热处理(67. 2%)和简单处理(23. 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段投加碱热处理香蒲,能明显提高湿地脱氮效果,TN平均去除率对比空白对照湿地提高30. 3%,同时系统出水COD浓度不会显著提高,还能有效提高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除磷效果相比空白组提高33. 9%. 相似文献
985.
电子垃圾的不规范拆解易造成较严重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排放.在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WDS)的推动下,电子垃圾回收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势必会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部近年新建的某规模化电子垃圾拆解厂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冬季采集了该厂拆解车间室内外及上风向对照区大气气相、颗粒相(PM_(1.0)、PM_(2.5)、PM_(10))共100个样品,对电子垃圾拆解活动造成的32种PCBs的排放污染水平和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基于该观测数据对规模化拆解厂的职业环境空气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拆解车间内外及农家对照点空气中32种PCBs总浓度(∑_(32)PCBs)(气相+颗粒相)范围为0.36~806.65 pg·m~(-3),均值为28.00 pg·m~(-3),总体呈现低氯代(二至四氯)PCBs浓度较高的特征;拆解作业车间内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导致的PCBs排放主要赋存于颗粒相中(65%),而车间外及农家对照点空气中的PCBs主要分配于气相,分别占比72%和94%;颗粒相PCBs在车间内外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四氯PCBs中PCB52、PCB49在PM_(1.0)中的浓度百分比较高,而其他PCBs主要分布在PM_(10)中.车间内外空气中四氯PCBs(气相+颗粒相)浓度最高,三氯PCBs浓度次之,推测主要源于电子垃圾拆解的生产排放;而对照点含有更高的二氯PCBs同族体,初步推测主要来源于上风向外区域PCBs的大气长距离迁移.采样期间规模化拆解厂车间内职业环境空气的呼吸暴露致癌风险(9.62×10~(-12))低于美国EPA的规定限值1.0×10~(-6),处于可接受水平.说明我国对电子垃圾产业的规模化建厂、规范化拆解作业及按环保要求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对于拆解作业环境的保护、职业工人的健康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规模化拆解产业依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对周边环境带来生态风险及存在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86.
选取珠三角地区典型电子制造企业,通过气袋采样及预浓缩-GC-MS/FID分析方法,获得塑料件生产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与组分特征.实验共检出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醛类、卤代烃等在内的101种VOCs组分.其中,塑料件生产过程可分为注塑成型期和塑料件加工期,塑料件加工期包括喷涂工艺和非喷涂工艺.结果表明,注塑成型期总VOCs排放浓度较塑料件加工期低,含氧VOCs(OVOCs)、烷烃是最重要的组分;塑料件加工期的喷涂工艺VOCs排放浓度普遍高于非喷涂工艺,OVOCs、卤代烃是塑料件加工期主要的VOCs组分,其中,丙酮和三氯乙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中卤代烃排放比例明显提高,芳香烃排放比例下降.注塑成型期臭氧生成潜势标准化反应活性系数R值比塑料件加工期高24%,其中,丙烯醛是贡献最大的物种;在塑料件加工期,喷涂工艺的R值比非喷涂工艺高31%,正己醛是最主要的臭氧贡献物种.苯系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贡献起主导作用.在臭氧控制的背景下,不仅排放浓度高的喷涂工艺需受到控制,对于标准化反应活性大的其他工艺也需关注. 相似文献
987.
988.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非法越境转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与之相伴而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与旧电器电子产品的鉴别问题也成为国际环境公约的热点议题.在此背景下,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越境转移的管理制度和鉴别标准,对相关国际公约以及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出口方与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典型进口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越境转移的政策存在对立性,尽管《巴塞尔公约》在努力减少这种对立性,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利益,但电子废物非法越境转移的风险仍然存在.结合中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进口管理现状,提出了完善中国现有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9.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围绕以手机为主的电子类生活垃圾回收环节,基于EPR电子生活垃圾回收实验及目前电子类生活垃圾的回收激励政策和效果,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激励政策及政策效果的主要影响变量,研究以手机为主的电子类生活垃圾回收的激励政策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电子类生活垃圾回收的政策措施,扩大政策效果,促进资源的回收及再利用。本文设定的回收激励政策包括政府对废旧手机回收率的最低要求、优惠力度以及获得高优惠的最低回收率要求,政策效果包括废旧手机实际回收率、销售市场营业额以及生产者补贴总额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类生活垃圾回收激励政策与政策效果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获得高优惠的最低回收率对废旧手机实际回收率有显著抑制作用,废旧手机回收率的最低要求对销售市场营业额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