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张政  周廷刚  周志衡  昌悦 《环境科学》2024,45(3):1304-1314
探究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系统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的时空演变,并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化对PM2.5浓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②热点城市有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扩张的趋势,冷点城市空间相关程度有所增强.③PM2.5浓度与经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之间分别存在“N”型、倒“U”型和“U”型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和能源消耗对PM2.5浓度变化呈显著促进作用,降水和植被能够有效地削弱PM2.5污染.④各城市化因子在局部的整体驱动效应均发生了转化,其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东南、西北和西南等边缘地带城市.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发展现状和区域特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分布,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3.
场地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是污染评估和场地修复的基础.为此基于场地采样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地理探测器分析长三角地区有机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场地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尺度效应,其最佳地理探测尺度格网为8000 m;②长三角污染物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最主要来源于生物场,其次来源于化学场;③在土壤0~20 cm深度,蔗糖酶含量、脲酶含量、微生物量氮、全氮含量和离子交换量等对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较大.在土壤20~40 cm深度,对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解释力较强的因子是土壤湿度、人口和全氮含量等.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水动力场的因子解释力增强.④春季里人口、全氮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含量等对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解释力较强.秋季里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更复杂,因子之间表现出更强烈的非线性增强现象和双因子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114.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缓,能源代谢强度在2013年出现拐点后逐渐降低,而土地资源代谢强度则在2007年后逐渐增加;城市群及不同功能区的整体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均值超过50,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经济富裕程度与人口规模是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水平则具有反向抑制作用,生态环境缓解效应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增幅不显著,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部核心区的代谢效率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相似文献   
115.
晓青 《劳动保护》2005,(4):83-83
在汽车的维护保养中,常常离不开电气焊补修理。而在电气焊修过程中,焊工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机设备等接触,同时还会受到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幅射等的危害。电气焊工人若忽视自身的安全,违章作业,往往会发生爆炸、火灾、灼伤和触电等严重后果,或导致电光眼、皮肤病等职业危害。这不仅会危及电气焊工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会使企业和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受旅游要素驱动,传统村落乡村特性出现主动或被动地解构、重构,乡村性作为表征该类村落存在的核心要义,其强化、弱化会加速村落振兴、衰亡。为此亟需对其展开综合探究,积极引导其良性延续、传承,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可持续。本文以湖南省西部地区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基于共同体理论,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从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4个层面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性共同体重塑理论框架,以此推动各乡村性要素系统重塑。结果表明:(1)共同体视角下,旅游型传统村落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乡村要素在乡土空间孕育衍生,随着村落发展不断变革衍化又反馈于乡村性建设,其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支撑,文化是核心,社会是基底,共同推动村落开发和乡村性保护传承。(2)因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旅游资本介入程度不一,该类地区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要素对乡村性重塑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均不同,致使乡村性表征及演化过程差异显著。(3)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标杆衡量乡村性发展程度,结合区域特性这一核心竞争力,从现状问题、保护对策和建设目标等方面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乡村性重塑实践过程,形成传统村落乡村性保护传承和旅游可持续的一般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117.
陆域生态系统碳库(以下简称陆域碳库)是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储量的持续增加,对于以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浙江省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Carbon模块构建浙江省陆域碳库碳储量核算方法,测算了浙江省2000—2020年的碳储量演变情况,识别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浙江省陆域碳库碳储量增长了11.1%,森林碳库碳储量提升对其增长贡献最大;最后,从碳库类型管控、碳库提质和碳库增汇激励3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土空间保护修复与用途管制工作,提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8.
结合换流站曾发生的主泵停运导致极闭锁事件,分析了换流站主泵运行原理和运行可靠性。通过外因—主泵启动方式的稳定性分析、主泵电源可靠性分析和内因—主泵保护与主泵配合、主泵控制逻辑合理性分析,提出了增加主泵电机稳定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可为其它换流站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为新建换流站主泵电机、控制保护逻辑和回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区域的景观结构,引起了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大长山岛两期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1995~2006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CA-Markov模型对大长山岛2017年景观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长山岛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景观格局演变的总规律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变。1995~2006年间,主要表现为农用地、草地、商业及工矿用地面积减少,园林地、水体及水利设施、居民点及公共服务和其它用地增加;而2006~2017年间,表现为农用地、草地、园林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公共服务、水体及水利设施、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其它用地增加,但在此期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减少和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120.
自动感知的智能锁是一种能智能识别和自动感知开锁信息的智能锁。这种锁除了配有指纹识别、射频卡、触摸密码等信息外,还能从网络上获得配置信息和状态数据,并可依据这些网络信息来智能化地自动判断。比如家庭入户门上安装了指纹式自动感知智能锁,在房门上也安装了一把,在储物间的保险柜也安装了一把自动感应式智能锁。当在入户门上设置了客户的管理信息后,通过网络将管理信息共享到房门锁与保险柜锁上,可以保证一次性设置、统一配置。使用时在入户门锁识别7开锁信息开启后,依据权限将识别的开锁信息共享到房门上和保险柜上,房门锁或保险柜锁依据设置参数进行智能判断要不要再次开启。 概括地讲,自动感知的智能锁即是将同一网络上的智能锁虚拟成一把锁来管理,并可将配置参数、启闭等状态共享到同网络其他锁上,使之成为更合理、更智能化、更简易、更好用的智能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