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2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光影     
《安防科技》2013,(9):46-47
初次看到这张照片,很难将它与运动会联系到一起。便装,胶鞋,或背或抱的动作,仿佛是大家在一起自娱自乐。但这确确实实是三十年前一场运动会的真实记录,更为可贵的是,这是一场在当时很难见到的消防运动会。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消防队员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进行业务技能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应付火场复杂环境。镜头凝固的那一瞬间,是他们正在利用麻袋模拟火场救人的情形。略带微笑的面部表情被摄影师很好地抓到,可以解读为不好意思,也可以解读为胜利的表达。不管怎样,他们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对现在的消防官兵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422.
主要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及疾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主要环境冈子包括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理化参数,氨氮、亚硝酸氮和硫化物等环境污染物对于虾类免疫反应以及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首先讨论了上述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机理,对于虾类免疫指标的影响.其次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虾类疾病发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温度对白斑综合症发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应当重视开展的4项工作.  相似文献   
423.
为保障大型地下洞室驾驶安全,提出眼动和脑电双模态驱动的大型地下洞室驾驶疲劳评价方法,探究驾驶员疲劳演化特征。首先,根据实地数据设计大型地下洞室模拟场景,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开展驾驶试验,实时采集驾驶员的眼动和脑电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基于格拉布斯准则剔除眼动异常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脑电节律,构建脑电疲劳指数模型;最后,开展不同区段下驾驶员平均瞳孔直径、眨眼持续时间、眨眼频率及θ、α、β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性分析,以平均瞳孔直径和脑电疲劳指标F为参量,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驾驶疲劳度量方法。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出现明显早于精神疲劳,而精神疲劳可以更精确地体现影响驾驶状态的内在疲劳。相较于地上路段,驾驶员在大型地下洞室中的疲劳累积更快,呈现反复、波动式上升,且其综合疲劳程度在中后段达到峰值,之后受洞口光亮刺激在末段减弱。  相似文献   
424.
柏万胜  孙鹏  郎宇博  单大国 《安全》2023,(2):1-6+9+90
为提升计算机对视频中异常行为的识别、判断能力,提供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阻止其造成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本文提出2种基于视觉低层特征设计的异常行为检测技术,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和区域像素灰度值判断运动目标是否进入危险高度,进而达到对攀高的检测;利用光流—聚类法和目标跟踪法实现初步、精确判断是否存在逆行行为。攀高实验中选取2个不同场景下的视频,逆行实验选取室外复杂环境中拍摄的视频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攀高检测中,无误检;逆行检测中相较于传统光流法,误检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25.
为防止输气站场无关人员闯入作业区造成事故,提前预判人员可能的位置,提出一种融合人员行进意图和轨迹的人员位置早期智能预判方法,建立基于机器视觉的输气站场人员行动“意图+轨迹”早期智能风险预警模型;在收集人员行动图像的基础上,通过方向梯度直方图(HOG)提取人员头部方向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分类识别头部方向,分为正常直行、观望中直行、意图转弯3种行进意图,根据头部方向初步判别其行进意图以预判行进方向;对识别出人员意图转弯的情形进行持续追踪,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预测人员短时行进轨迹,从而实现对不同风险情景的预测,达到分级早期预警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辨识行人意图准确率为90.79%,预测与实际轨迹曲线间相关系数r1为0.994 84,r2为0.993 43,两者高度相关,准确率较高,能够实现输气站场无关人员闯入的早期智能监管。  相似文献   
426.
为缓解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能耗高、交通事故损失大且难以救援等问题。借鉴建筑照明领域的线性照明技术理念,提出高速公路隧道线性诱导系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及驾驶任务等指标,构建基于事故预防的线性诱导系统评价体系;分析线性诱导设计的适用性,提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整体优化思路,并以隧道入口为例,验证线性诱导系统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逆反射、蓄能自发光以及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显示技术,基于线性诱导原理重构高速公路隧道视觉参照系,能够低成本实现隧道空间的多层线形诱导和多层轮廓诱导,满足不同视觉条件下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的视认能力,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一致性,引导驾驶人采取安全合理的行为决策,分解驾驶任务,并减少驾驶行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实现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与交通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27.
为掌握危险目标识别行为过程规律,提高行为绩效,减少事故发生,以眼动试验获取被试危险目标识别过程,运用计算机视觉显著性算法实现危险目标的早期视觉刺激模拟,以马尔可夫链理论融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危险目标识别注意过程,进而探究危险目标识别注视点在各注视区域的状态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概率。研究分析了危险目标识别搜索、捕获和确认等活动的注意转移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情境中,当事人更倾向采取先整体搜索、后局部分析的危险目标识别注意分配和转移策略,危险目标的捕获和确认以注意由转移到产生定向为标志;在危险目标识别过程中,当事人对危险目标的选择性忽视是危险目标识别绩效低的重要原因,注意资源分配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施工情境视觉显著性特征会影响当事人危险目标识别注意转移,影响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428.
杨霄  王洁  冉令华 《安全》2023,(4):58-62
基于保护学生视力等方面的考虑,本文通过采用闪光融合频率、视觉行为绩效等多种疲劳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作业条件下,智能手机及投影仪在不同环境照度指标下对视觉绩效及视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环境照度下观看手机等显示器对眼睛产生的视疲劳程度较大,在屏幕亮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照度的提高,视疲劳程度逐渐减小,当环境照度为100lux时对用户视疲劳的影响最小;当处于任一环境照度条件下,被试者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正确率远高于通过投影仪完成视觉搜索任务;在日常使用环境(0lux<环境照度<500lux)下,被试者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视觉搜索任务后其闪光融合频率下降值明显小于观看投影仪的闪光融合频率下降值。因此传统教学环境投影仪模式对学生视疲劳与视觉绩效的影响程度要高于通过线上网课学习移动端智能手机模式对学生视疲劳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29.
430.
为降低飞行中人因事件的发生比例,保障飞行安全,面向进近过程中飞机发动机火警处置任务,开展模拟飞行试验,探究飞行特情中飞行员视觉注意分配情况;记录被试在4个兴趣区域(AOI)的5项视觉注意分配指标,同时,记录试验中被试的决策行为和飞行绩效指标;结果显示,火警发生前后,飞行员被试在主飞行显示器(PFD,即AOI 2)上的5个视觉注意分配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AOI;在火警前阶段,被试在主火警灯(即AOI 1)的注视点数(FC)、注视时间(FT)、FC占比(PFC)、FT占比(PFT)和平均注视时间(AFD)值显著低于导航显示器(ND,即AOI 3)和发动机显示和机组警告系统(EICAS,即AOI 4),而在火警阶段,AOI 1的FC、FT、PFC和PFT显著高于AOI 4;机长组被试在PFD上的FC、FT、PFC和PFT显著低于副驾驶组;机长组更多选择落地后执行火警记忆项目。研究结果表明:飞行特情中,飞行员的视觉注意分配仍服从驾驶—导航—交流—系统管理任务优先规则;主火警灯故障会对飞行员的注意分配造成干扰;飞行经验可以改善飞行员的视觉注意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