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746篇
基础理论   216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用盐效萃取法从电子产品清洗废液中回收片丙醇,考察了碳酸钾水溶液与该清洗废液的质量比对脱水率的影响,测定了异丙醇-水-碳酸钾体系存40℃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用Pitzer理论和NRTL方程对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60.00%的碳酸钾水溶液与该废液的质晕比为2.00时,脱水率高达90.00%;将有机相进行精馏可得到质量分数为99.50%的异丙醇;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水相和有机相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62%和0.46%。  相似文献   
82.
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在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的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颗粒污泥的VSS/SS稳定在80%左右,粒径大于1.0 mm的颗粒污泥约占总数的70%,粒径大于0.8 mm的颗粒污泥的湿密度约为1?022 kg/m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亚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的表层,而硝化细菌则分布在表层之下;最大可能数结果显示,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多于硝化细菌,甚至可高于硝化细菌4个数量级以上.上述结果表明,硝化细菌(AOB和NOB)以接种的产甲烷颗粒污泥或其碎片为载体,通过在其表层附着生长,最终形成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83.
84.
突然袭击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小陆坐在车上情不自禁地哼起他心爱的歌,近半个月的来往奔波总算落到实处,这不,车子正载着盐水缸在宽敞的大道飞驰,去接中间商来完成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任务呢。  相似文献   
85.
聚氨酯泡沫材料阴燃发展过程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对比了相同加热条件下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有氧和无氧气氛下的升温过程,并对不同加热条件下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阴燃传播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着反应进行的方向,分离点的温度越来越低,不同热流条件下的温度分离曲线斜率在实验稳定发展段的变化规律表现得很相似,并在分离点出现后,有氧气氛中的该位置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在阴燃不稳定传播阶段时,热解前锋的速度小于氧化前锋的速度,在稳定传播阶段时,热解前锋速度与氧化前锋速度近乎相等.  相似文献   
86.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级别.意昧着该区域植被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7.
月湖底栖动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水草可恢复区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 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离子对高延性混凝土(HDC)的侵蚀性能,以3种高浓度氯盐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5%、10%、20%)为侵蚀介质,分别对3组(每组24块)HDC和普通混凝土试块进行了240 d干湿循环对比试验,分析了氯离子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两种试块的外观、质量以及抗压强度、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DC在破坏时表面呈细裂缝,未出现混凝土脱落的现象,而普通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碎块脱落情况较为明显,延性很差。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HDC和普通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下降程度也随之增大,且两种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最小值均出现在浓度为20%的氯盐溶液中,其中HDC在150 d循环时达到最小值51.70 MPa,普通混凝土试块在120 d循环时达到最小值42.89 MPa,与清水中养护的两组试块相比,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13.94 MPa、17.35 MPa。HDC在氯离子浓度越大的溶液中平均抗压强度下降越明显,但是都普遍优于同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试件,说明HDC比普通混凝土试件的抗氯盐侵蚀能力更强。根据试验结果,对抗压强度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浓度氯盐溶液侵蚀...  相似文献   
8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 (1 Tg = 1012 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
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底栖生物生态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底柄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获底栖生物100种;主要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平均为9.55 g/m~2,生物量组成以棘皮类、多毛类占绝对优势,分别占50.3%、29.5%;栖息密度平均为71.8个/m~2.底柄生物种类组成,按生态特征划分为白虾群落、织纹螺群落.分析各站位Shannon-Weaver指数的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现出生物多样性低及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