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746篇
基础理论   216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无论是植被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还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4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中,冬水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两季田次之,旱地和菜地有机碳密度最低.而且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是该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滞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72.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耐盐的真核光合生物,而甘油是盐藻用于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变化的关键调渗物质.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是盐生杜氏藻甘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与已经报道的其它物种的GPDH基因不同,盐生杜氏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Ds.GPDH)基因具有两个独立的功能结构域,即丝氨酸磷酸化酶结构域(SGPP domain)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结构域(GPD domain).本实验在已克隆的Ds.GPDH2基因的基础上,以含GPDH2全基因序列的T质粒载体(pMD18-T-GPDH2)为模板,PCR扩增分别得到两个单结构域片段(SGPP与GPD),以及双结构域片段(GPDH),构建了pET32a-SGPP、pET32a-GPD和pET32a-GPDH三种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蛋白制备抗原,制备出3个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交叉反应分析显示通过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图7参16  相似文献   
873.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唯一碳、氮源,从高盐环境中筛选耐盐DMF高效降解菌DMF-4,并对其降解DMF的特性进行研究。经鉴定,DMF-4为环太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其在盐度为3%,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48 h,对1 000 mg/L DMF的降解率可达47.7%。DMF-4降解DMF的适宜条件为初始pH 6.0~7.0,DMF初始质量浓度3 000~4 000 mg/L,温度30~40℃,盐度1%~3%;葡萄糖和醋酸钠可明显促进菌株DMF-4的生长和对DMF的降解效果。菌株DMF-4对高盐与高温皆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74.
针对电吸附技术在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吸附效率问题,通过NaOH、KOH、氨水对ACF电极材料进行浸渍改性,采用SEM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的方法对改性前后ACF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前后ACF对反渗透浓水的去除效果和除盐动力学特性;探讨了碱改性前后ACF处理反渗透浓水的除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氨水改性ACF比表面积的增加,表面碱性基团增加、酸性基团减少;ACF理化特征的变化与改性剂溶液的酸碱性有关;氨水改性ACF对反渗透浓水中电导率、氨氮、COD均有很好的降低或去除效果,而NaOH改性ACF对UV_(254)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碱改性ACF处理反渗透浓水除盐过程更符合Elovich动力学方程;碱改性ACF电吸附处理反渗透浓水时,对各污染物指标表现出选择性,且与未改性ACF相比,具有更好的降低或去除效果,同时,碱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是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的多相吸附过程,也会存在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75.
采用酸碱盐溶液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探究了其吸附油气的特征,考察了改性后的活性炭对油气吸附量和穿透时间的影响,采用BET、SEM、XRD及FT-IR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样品(醋酸改性)比表面积最大为1 264.33 m~2·g~(-1),碱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改性方法,3~#样品(氨水改性)吸附容量最高为0.279 g·g~(-1),拟合动力学速率常数k′值是0.096 3,5#样品(氢氧化钾改性)穿透时间最长为130 min;改性处理后,增加了活性炭表面的—OH与C=C含量,正丁烷主要以—CH_2基团吸附在吸附剂表面。在综合酸碱盐溶液改性的基础上,利用Yoon-Nelson动力学方程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评价改性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性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活性炭吸附油气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6.
江苏省太湖应急防控形势及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2010年来太湖水质状况、蓝藻暴发状况及影响因素、湖泛发生状况及成因、蓝藻生长对湖体水质的影响、蓝藻与湖泛对饮用水安全影响进行了研究.简述了环保、建设、水利、气象、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部门和单位,在监测预警、供水保障、调水引流、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控源截污、人工增雨、统筹协调等方面团结协作、多措并...  相似文献   
877.
传统井壁坍塌失稳分析模型是基于M-C破坏准则而建立的,该方法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常使得预测的钻井液密度过于保守。为此,引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Mg-C破坏准则建立任意井眼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了不同地应力状态下的井斜角和方位角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Mg-C准则克服了M-C准则忽略中间主应力低估岩石强度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略低于M-C准则的计算结果,有助于提高钻速,降低钻井成本;正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进时,井壁稳定性最好;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间的某一临界角钻进时井壁最稳定;逆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钻进时井壁最稳定;该模型有助于指导现场钻井井眼轨迹的优化设计及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878.
为合理设置城市交通隧道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喷头间距,在实体隧道中进行了4种不同喷头间距的细水雾灭火实验,利用FDS软件模拟了8种喷头间距下细水雾对火灾温度、烟气密度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基本吻合;细水雾对隧道火灾抑制效果明显;喷头间距对火灾影响规律可划分为2个区域,对于Ⅰ区(间距<2.5 m),单位体积细水雾质量是影响细水雾灭火的最主要因素,对于Ⅱ区(间距≥2.5 m),细水雾灭火效果受单位体积细水雾质量、动量综合影响,并分别给出了温度、烟气密度与喷头间距的函数关系式;就宽6 m、高5 m的城市隧道而言,细水雾喷头间距宜设置为2.5 m。  相似文献   
879.
88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锂盐改性累托石。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孔容积(BET/BJH)等表征手段,分析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锂盐改性并未改变累托石的片层结构,但可使其层间距和孔容积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探索累托石锂盐改性前后的性能变化及蒙脱石层的变化,测定了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倍及胶质价。锂盐改性累托石的膨胀体积为77m L/g,远大于未改性的原累托石(13 m L/g),胶质价也由改性前的12 m L/3g增至198 m L/3g。锂盐改性累托石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高达210.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