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63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灾害及防治   1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隧道排污量和排污效果的简单分析,指出了其排污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如进 行人口控制,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治理技术等,所述分析方法可供其它类似 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2.
针对宜万铁路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强烈发育,位于恩施市白果坝龙麟宫隧道出口处存在大型溶腔,并基于龙麟宫隧道1#大型溶腔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比选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了路基填筑与明洞结构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3.
34.
梁金火 《灾害学》1990,(1):44-49
隧道地质灾害主要有塌方、涌水、岩爆、膨胀岩等。进行隧道地质灾害预报的主要方法是:a.分析地质条件,预报隧道开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的类型;b.预报不良地质构造在隧道的分布位置;c。预报地质灾害的产生。本文主要讨论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36.
<正>2014年12月6日上午11时50分,有光线开始从土缝里照射进来。一个长约80厘米、宽约80厘米的救援出口被打通了。救援现场爆发出欢呼声。"好了,好了!"此时,塌方体内也是一片欢腾。短暂的激动之后,被困人员很快平静下来,开始有序地从隧道右侧的斜坡中走出。1个、2个、3个……30多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和紧张救援,21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此时,距离事故发生过去35个小时。12月4日晚上8点多,和往常一样,26岁的挖掘  相似文献   
37.
改进经验公式法计算隧道人员疏散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安全,有必要准确计算隧道人员疏散时间。传统经验公式法的假设条件过于简单,而现有仿真模拟方法不能准确地模拟人的复杂行为。建立改进的经验公式法,通过随机输入计算参数来模拟隧道人员疏散的动态随机过程,将疏散时间计算分解为多个阶段,并考虑车辆及人员的随机分布、火灾探测及人员反应时间的计算、大客车乘客下车时间、人行速度的随机输入、以及随人流密度变化的横洞门通行能力等,使计算所得疏散时间更贴近实际。与其余方法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改进的经验公式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8.
沉管隧道接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港珠澳桥隧工程中的沉管隧道为工程实例,建立沉管隧道部分管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动力计算。计算中考虑了地基土层的初始应力平衡和地基无限域的辐射阻尼效应影响,地震作用通过基岩运动以惯性力方式施加,分析了隧道管段及沉管接头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管节的竖向相对位移要比水平向大很多;沉管接头附近的管节单元具有较大的应力,主要是由于接头材料发生变化,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计算结果可供沉管隧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9.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平台,编制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UMAT,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模拟能量开放系统的边界,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软件,模拟了隧道与围岩系统的三维地震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下隧道结构与围岩土体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降;在斜入射条件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表沉降显著增大,且沉降最终趋于稳定的时间有延长的趋势;均质地层中的大跨度长距离隧道结构,其横向地震反应受入射角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结构的竖向沉降以及Mises应力显著增大;其纵向地震反应受入射角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0.
将强度折减法引入到隧道围岩安全评价中,结合"浅埋暗挖快速施工双线小间距隧道、盾构下穿立交结构隧道和结构面含有节理、不规则裂隙的山体公路隧道"等工程实例,借助材料真实破坏分析软件RFPA-2D,建立每个强度折减系数下的有限元模型。模型采用了黏弹性人工边界来消除边界条件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借助随机介质理论实现了围岩细观结构单元的非均值性和随机分布的缺陷,揭示了不同工况下隧道围岩的动态渐进破坏过程、基元相变损伤演变机理和岩体结构面破坏特征,认为隧道围岩的宏观破坏是由岩体非线性材料细观单元的非均值性造成的,计算结果借助不同折减步中裂纹发展趋势和单元破坏的数量判断隧道围岩是否失稳破坏,并计算出具有安全储备意义上的安全系数。同时,结合ABAQUS和RFPA-2D两种不同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随机介质理论和连续介质理论结合强度折减法在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