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6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144篇 |
基础理论 | 12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长江下游陆相火山岩地区分布着规模巨大的玢岩铁矿及其有关蚀变岩石,铁矿形成后普遍受到古风化淋滤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并在浸蚀面上堆积的火山碎屑岩层的底部,发育有含铁矿石和蚀变岩石角砾的碎屑岩层。在此基础上又生成一套直接受火山作用控制的蚀变,称为火山蚀变,它在火山碎屑岩中分布很广泛,其中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明矾石化、硬石膏化、叶腊石化、硅化、高岭土化和水云母化等。上述两类蚀变是不同时期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在成因上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3.
34.
35.
人类活动对漓江地表水体水-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讨人类活动对岩溶地表水体水-岩作用的影响,以受农业、工业、旅游业活动及城市发展综合影响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11月采集河水样,分析水化学和δ~(13)C_(DIC)数据.结果表明:(1)漓江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在阴离子成分中,SO_4~2和NO_3~-仅次于HCO_3~-,并且在漓江桂林至阳朔段,因城市及城镇分布密集,旅游业发达,浓度较高.(2)[Ca~(2+)+Mg~(2+)]/[HCO_3~-]当量比值在1.01~1.51之间,[Ca~(2+)+Mg~(2+)]/[SO_4~(2-)+NO_3~-+HCO_3~-]比值在0.85~1.12之间,说明硫酸、硝酸参与了水-岩作用.(3)碳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平均为75.89%.硫酸和硝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平均为24.11%.硝酸、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能力多雨期强于少雨期.此外,硫酸和硝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从上游到下游呈波动增大趋势,最高值出现于灵川县城,最低出现于漓江上游的华江.(4)碳酸风化碳酸盐岩对HCO_3~-的贡献最大,平均为83.58%;其次为硫酸和硝酸风化碳酸盐岩,平均为14.24%;碳酸风化硅酸盐岩对HCO_3~-的贡献最小,平均为2.18%,华江和峡背碳酸风化硅酸盐岩对HCO_3~-的贡献较其他点突出,这与流域地质背景相符合.(5)δ~(13)C_(DIC)值介于-11.95‰~-7.61‰之间;通过端元混合模型估算的δ~(13)C_(DIC-rock)介于-14.24‰~-7.23‰之间.多雨期δ~(13)C_(DIC)值与δ~(13)C_(DIC-rock)值比较接近,少雨期δ~(13)C_(DIC)值明显重于δ~(13)C_(DIC-rock).δ~(13)C_(DIC)与δ~(13)C_(DIC-rock)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受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地表沉陷治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在四采区应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减沉效果相当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煤炭自燃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对煤炭的装车、运输造成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煤炭自燃的机理及对煤质的影响,介绍了松藻矿务局金鸡岩洗选厂防止煤坪自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9.
40.
不同类型富营养化微型水体藻华暴发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藻华有关的微生物群落对水体中的氮、磷循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和藻类演替的驱动因素以及规律对预防藻类暴发和控制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岩口水库上游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藻华暴发期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16S和23S测序分析了不同微型水体中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特征,对细菌和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偶联关系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微型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与其他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不同微型水体中相对丰度较大的细菌门类;蓝藻和硅藻是点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而蓝藻和裸藻是面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浓度是影响点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磷浓度是影响面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富营养化微型水体藻华暴发期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可为富营养化微型水体的藻华控制以及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