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91.
两种ZSM-5沸石分子筛吸附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两种硅铝比分别为25及50的ZSM-5沸石分子筛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5℃时,25H及50H型沸石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0 min和35 min,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经验模型,25 H型分子筛的饱和吸附容量较大,为7.83 mg/g,50H型分子筛为4.36 mg/g.当吸附剂投...  相似文献   
292.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晶向硅纳米团簇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稳定性及其储锂性能.计算了不同高度、大小硅团簇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结合能,复合结构中嵌锂吸附能和PDOS.分析表明,硅团簇和石墨烯之间形成较强的Si—C键,其中[111]晶向硅团簇与石墨烯作用的形成能最高,结构最为稳定.进一步计算其嵌锂吸附能,发现硅团簇中靠近石墨烯界面处的储锂位置更加有利于锂的吸附,由于锂和碳、硅之间有较强电荷转移,其吸附能明显大于其他储锂位置.同时在锂嵌入过程中,由于石墨烯的引入,明显减小了界面处硅的形变,有望提高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293.
宋照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21-25,170
岩石风化释Si的机制和潜力是Si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湖南安化、洞口、桃江和望城等地采集了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样品,并选取了麻田(MT)、桃花江(TH)和廖家坪(LJ)等3条风化剖面,运用R型聚类分析和质量平衡计算等方法,研究了黑色页岩风化释Si的机制与潜力。结果表明,湖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SiO2含量平均63.4%,略高于上陆壳(62.6%)。MT剖面中Si的释放、淀积行为与磷酸盐矿物和含铁矿物(或铁氢氧化物等)的溶解、沉淀有关,LJ剖面Si的释放、淀积行为与含K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的溶解、沉淀有关。TH剖面Si表现出的强淋溶行为,则与上述组分的关系不显著。湖南地区每风化1 kg下寒武统黑色页岩至少可释放12 g-252 g活动态Si,风化释Si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94.
硅气凝胶常压制备、表征及对狄氏剂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炜  刘锐平  刘会娟  曲久辉 《环境科学》2008,29(12):3415-3420
以工业水玻璃为硅源,采用三甲基氯硅烷[(CH3)3SiCl,TMCS]/乙醇[CH3CH2OH,EtOH]/正己烷[C6H14]混合液对硅水凝胶进行溶剂交换和表面改性,在常压干燥条件下获得疏水硅气凝胶材料,并对其吸附狄氏剂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BET、FTIR、热重等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硅气凝胶材料接触角在135°~142°之间,比表面积在444~560 m2·g-1之间,孔径范围为17.5~23.4 nm,孔隙率为94.8%~95.6%,材料在空气中的耐热温度约为380℃.改性剂用量与组成比例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在TMCS∶EtOH∶C6H14摩尔比为1∶1∶1时,材料疏水性、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等物理化学性质达到最大值.本方法制备的疏水硅气凝胶对狄氏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4 h内狄氏剂去除率达到84%;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疏水性增强而增大;Freundlich系数Kf为30.22 μg·g-1,是活性炭的11倍.  相似文献   
295.
三峡库区小流域河流可溶性硅、无机氮和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三峡库区2个小流域水体中可溶性硅(DSi)、可溶性无机氮(DIN)和可溶性磷(DP)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2006年宝塔河流域和曲溪流域Dsi含量在0.18~19.89 mg·L-1之间,DIN含量在0.39~6.85 mg·L-1之间,枯水季节含量高于丰水季节;DP含量在0.01~0.08 mg·L-1之间,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曲溪流域水体中DSi、DIN的含量明显高于宝塔河,这可能与当地的农户活动、土地利用类型、施肥量等因素有关;而DP含量在两流域间无明显差异,具体影响因素还有待探索.两流域水体中DSi、DIN含量均高于库区水体,DP含量低于库区.宝塔河流域水体中的DSi、DIN和DP的含量比例为138:81:1,而曲溪流域为500:350:1,从水体营养学角度来看,两流域营养物质含量比均达到发生"水华"现象的程度,其水环境问题的潜在威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96.
本文报道了黔北、黔东地区三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晶体石英的δ30Si值,利用硅同位素作为示踪剂,通过分析剖面中晶体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来判别其硅质来源。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30Si值在0.8‰~1.7‰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火山和热液(水)作用产物的δ30Si值不同,结合已有的资料证明晶体石英与火山或热液(水)作用无直接关系,而是来自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中含硅物质风化产生的硅质流体,其中以硅酸矿物风化释放的硅质流体为主。利用植物岩中Ge/Si很小的特点来验证植物作用对研究剖面中硅质流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作用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在表土层植物作用的影响可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97.
锰硅合金工业清洁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锰硅合金生产工业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该行业的清洁生产潜力,并以某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为例,阐述了清洁生产在锰硅合金生产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8.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99.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外源硅(Si)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Si对盐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不能正常吸收Si)种子萌发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0~150mmol·L-1),两种水稻的芽长、发芽势、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的芽长分别为0.33cm和0.55cm,仅为对照的8.0%和11.1%;发芽率仅为对照的29.7%和53.7%;发芽势则分别降低至0%和2%.外源Si可以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发芽指标,且对硅突变体水稻的影响显著大于野生型水稻.2mmol·L-1Si浸种+2mmol·L-1Si处理可使野生型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27.27%、169.23%和55.17%,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0%提高至23.33%;硅突变体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307.27%、285.71%和80.29%,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2%提高至82.22%.  相似文献   
300.
采用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净化5种典型含硫恶臭气体,通过沸石硅铝比、锰改性、放电电压参数的优化探究最佳工艺参数与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降低硅铝比、锰改性利于提升蜂窝状ZSM-5沸石对含硫恶臭气体的整体吸附效率,增大硅铝比、适当增加锰负载量、提高放电电压则利于提升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含硫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其提升机制可能与沸石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Mn3+负载催化有关。在硅铝比为70(摩尔比)、锰负载量为10%(质量分数)、7.5 kV的条件下,锰改性蜂窝状ZSM-5沸石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对含硫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均大于95%,比输入能量仅为2.3 J/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