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21.
轻质Cf/SiO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烧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轻质碳纤维增强SiOC(C_f/SiOC)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用TaSi_2、MoSi_2为高温抗氧化组分,SiB_6为烧结助剂,硼硅酸玻璃为粘结剂,采用浆料法在C_f/SiO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多层梯度化抗氧化涂层。用氧乙炔考核带涂层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及抗烧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蚀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硼硅酸玻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有效地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热失配。通过浆料法能够获得梯度化的抗氧化涂层,即涂层由靠近基体部分的多孔层逐渐过渡至最外层的致密层。在氧乙炔考核烧蚀实验下,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烧蚀性能,并且随着表面烧蚀温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烧蚀行为。在1660℃下烧蚀后,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3μm/s,2.96×10-8g/(mm2·s),随着烧蚀温度增加至1760℃,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增加至0.06μm/s,1.03×10-7g/(mm2·s)。带涂层的复合材料烧蚀后,涂层表面没有裂纹,但都出现了大量的孔洞,其主要原因是硼硅酸玻璃的挥发,基体材料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氧化,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阻氧能力。结论硼硅酸玻璃的引入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制备的多组分抗氧化烧蚀涂层,可以有效地提高C_f/SiO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  相似文献   
322.
硅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在镉浓度为1.0x10-6mol·l-1时,研究硅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硅和缺硅处理对水稻的幼苗子物质的积累无明显影响;硅对水稻报系的镉的吸收量也无明显影响;硅明显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分镉的吸收量,即硅减少了水稻根部吸收的镉向地上部分迁移的量。  相似文献   
323.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PFS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was prepared using the composite-poly method. The coagul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is new complex were probed using TEM, Fe-Ferron timed complex-colorimetric method, and infrared spectru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cculating effect of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had an advantage over polyferric sulfate (PFS), as the optimum coagulation effect could be obtained when the Si/Fe mole ratio was 0.75 in accordance with its macrostructure of PFSS. According to the Fe-Ferron timed complex-colorimetric method, the Si species was mainly Sic, whereas, the Fe species were Fea and Fec in the copolymerization system. The infrared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se new flocculants was formed by polymers, mainly by olation,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polyferric sulfate, and the vibration of M-OH-M of around 1100 cm^-1, also proved that there existed Fe-OH-Fe and its polymers in some forms.  相似文献   
324.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实际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a和Al b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s和Alb的含量,而PASC中Alc的含量却大于PAC中Alc的含量.共聚法制备的PASC(共)与复合法制备的PASC(复)相比较,PASC(复)具有较高的Ala和 Alb含量,较低的Alc含量.这说明制备工艺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5.
采用^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物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单和Al13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单和Al13的含量,而PASC中Al其它的含量大于PAC中Al其它的含量,其差值随着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326.
硅和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营养元素,合理施用硅肥和氮肥对于改善稻田养分管理及提高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作N1、N2和N3)和硅肥(0、225和450 kg·hm-2,分别记作Si1、Si2和Si3)配施对桂农占和黄华占2个水稻品种植...  相似文献   
327.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硅铝铁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俐  宋存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07,28(10):2376-2382
通过模拟酸雨对湖南红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淋溶液pH值和硅铝铁离子动力学释放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在一定淋溶范围时,酸雨酸度是决定红壤矿物溶解及离子释放的主要因素,且硅、铝、铁对酸雨响应存在差异.在pH<5.6的各酸度酸雨淋溶下,硅均有大量释放,铁基本无释放.pH在3.0~5.6时铝的释放量很小,只有在酸雨pH值较低时才会有大量溶出.随酸雨淋溶的进行,酸雨pH在3.0~5.6的硅铝释放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pH 2.5的酸雨可使红壤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硅铝释放量均明显增加,铝的增幅更大,但随淋溶量增加硅铝释放能力的增长速度趋缓.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壤受酸雨影响pH值降到一定程度后,淋出液中铝浓度与其pH值及DOC都呈线性负相关,酸沉降可破坏固相有机络合铝并使其溶出,但强酸性酸雨作用下红壤溶解而释放的铝主要来自铝硅酸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328.
采用电絮凝法,以新疆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工艺高温采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流、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pH等实际生产中较为可控的工艺条件对电絮凝除硅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L的反应器中,反应时间不少于4 min,电流不小于0.8 A,即可达到较好的除硅效果,过大的电流无法提高电絮凝除硅能力;反应...  相似文献   
329.
硅掺杂碳点荧光猝灭法检测废水中钴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艳  鲁应光  母昭  杨亚玲 《环境化学》2020,39(12):3517-3523
  相似文献   
330.
喷施叶面阻控剂和施用土壤调理剂是目前污染稻田治理的主要措施,针对不同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稻田研发效果较好的叶面阻控剂及土壤调理剂是研究重点。文章通过2019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无机硅叶面肥及土壤调理剂对中重度铅镉复合污染稻田水稻铅镉阻控效果。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喷施无机硅叶面肥处理(L-Si)、常规施肥+施用无机硅土壤调理剂处理(S-Si)。结果表明:L-Si处理土壤中铅质量分数较对照(116.00±4.35)mg·kg-1高18.97%;S-Si处理较对照(5.51±0.06)能够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值0.73,土壤中铅和镉分别较对照(116.00±4.35)、(1.89±0.03)mg·kg-1高12.07%和14.81%。L-Si处理下铅在根、叶片、稻米中富集较对照分别减少11.69%、12.40%和38.46%;镉在叶片、稻壳、稻米中较对照显著减少了18.10%、5.84%和40.84%。而S-Si处理中铅在根、茎、叶、稻壳、稻米中富集量较对照显著减少11.69%、36.93%、15.16%、23.47%和51.28%;镉在根、茎、叶、稻壳、稻米中富集量显著降低12.93%、42.28%、61.75%、59.85%和49.21%。L-Si及S-Si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7052.27±95.07)kg·hm^-2分别提高3.24%和4.09%。综上所述,无机硅经叶面吸收后,在减少叶片中铅富集的同时减少了根系对土壤铅的吸收,将经根系吸收的铅富集于茎和稻壳中;而在减少叶片中镉富集的同时并未减少根系对镉吸收,将经根系吸收的镉富集于根和茎中。无机硅土壤调理剂在将土壤中铅和镉固定于土壤中的同时阻隔了水稻根系对铅和镉下吸收,因此水稻根、茎、叶、稻壳、稻米中铅和镉的含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