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表型特征及溶磷解钾能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40株分离自四川、重庆等地的代表笥紫色土中的硅酸盐细菌和1株参照菌株进行了52个表型性状的数值分析,探讨了硅酸盐细菌液体振荡培养后pH值、菌数变化与溶磷、解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绝大部分属于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但在个体和群体生长特征、碳氮源利用、硝酸盐还原能力、耐Ⅰ菌株在86%相似水平分为2个亚群,不同的硅酸盐细菌菌株的溶磷、解钾特性差异较大,具有溶磷解钾双重特性的菌株约占供试菌株(含参考菌株)的22%,只具溶磷特性的约占29%,其溶磷效果较显著(有效磷增加最高达40.64%),而解钾效果不明显(有效钾增加最多的只有7.9%)。供试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溶磷、解钾特性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酸有关,其溶磷、解钾量与培养液中pH值的降低呈正相关,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62.
以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为除氟吸附剂,对其吸附水中氟化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氟化物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92 h,20℃时其吸附容量为14.63 mg/g,4℃时为13.14 mg/g.吸附速率特性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性较好且吸附速率由颗粒内部扩散速率控制,吸附行为均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焓变为16.5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热反应;吸附熵变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熵推动为主的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在4和20℃时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过程.脱附研究与XRD分析结果也证实,该吸附反应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63.
硅酸盐水泥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及其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运用环境影响指标标准化和AHP权重定量法对硅酸盐水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LCA评价,得到了硅酸盐水泥环境综合指标为6.70×10-12年,并提出了水泥环境性能改善的关键在于提高能效、减少碳酸质原料用量及改进工业燃烧技术。单纯减少水泥生产煤耗而提高电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泥的环境性能,只是将污染从水泥行业向电力行业转嫁。  相似文献   
64.
李时银 《环境科学》2008,29(10):2846-2849
以海藻酸钠模拟水体中的EPS,研究了软水体系中海藻酸钠对铜管,硅酸盐体系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低浓度海藻酸钠存在时,体系中的溶解性铜浓度显著增加,且老化1 a的铜管溶解性铜释放浓度明显高于老化3 a和10 a的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大小顺序为c1a>c3a>c10a;但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老化1 a的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增加,而3 a和10 a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减小,表明水体中EPS的存在降低硅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在pH值7.5和海藻酸钠为16mg/L条件下,不同停留时间溶解性铜释放呈现逐渐增加-降低-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海藻酸钠、硅酸盐、铜离子和管壁进行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海藻酸钠对铜管溶解性铜释放影响更加显著,随着pH值增加和铜管老化时间延长,其溶解性铜释放浓度降低,表明海藻酸钠对溶解性铜释放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65.
太湖浮游硅藻时空演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1992年至2002年每月1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太湖北部3个区域(河口、梅梁湾、湖心)浮游硅藻(Planktonic diatoms)生物量周年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同时,水中磷酸盐(PO43--P)、氨氮(NH4+-N)、硝氮(NO3--N)和硅酸盐(SiO23--Si)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浮游硅藻时空分布的原因.结果显示,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是太湖浮游硅藻的优势种,其它常见种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sp.)等.硅藻总生物量占浮游藻类生物量百分比平均值约为20%.太湖浮游硅藻生物量在河口最大,梅梁湾其次,湖心最小,究其原因可能与河口的特殊生态环境(水流速度)有关,另外,河口丰富的营养盐,特别是磷酸盐和氨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可能是影响太湖浮游硅藻生物量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磷酸盐、氨氮和温度均与硅藻生物量显著相关(p<0.01),且蓝藻生物量百分比与硅藻生物量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太湖浮游硅藻的生长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磷酸盐、氨氮、温度)的影响限制,太湖浮游硅藻与蓝藻可能存在着竞争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采用热活化法辅以加压超声浸渍技术将硅酸盐水泥颗粒(PC)和Fe2O3负载于稻壳生物炭(RHC)的表面,得到了具有优异除磷效能和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的Fe2O3/PC功能化复合多孔炭材料(Fe-PC/RHC).基于磷吸附容量和磷去除率,对PC和Fe3+负载进行量的优化;选取优化炭进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物相结构、表面结构、微观形貌和零电位点表征测定.结果表明:复合炭材料表面均匀分散着硅酸钙盐、硅酸铁盐和Fe2O3等矿物活性颗粒,对其比表面积、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当RHC:PC=0.8:1(质量比),Fe3+:RHC=2:1(2 mmol·g-1)时制备的炭材料Fe2-PC/RHC,投加0.2 g,处理100 mg·L-1的磷酸盐溶液,在pH=6~8的条件下表现出了优异的吸附性能;铁盐的掺杂能有效调控介质pH值从11.09降低至7.71,zeta电位从2.82提高到7.57;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iu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Fe2-PC/RHC吸附磷酸盐的过程,吸附4 h后逐渐趋于平衡,饱和吸附量为69.92 mg·g-1;在几种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Fe2-PC/RHC对磷酸盐仍然表现出了优异的选择性吸附;结合吸附前后材料的表征结果,化学吸附是主要的除磷机理,此外还可能存在配体交换和静电吸引.  相似文献   
67.
根据2004—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监测调查,比较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该海域硅酸盐(DSi)、无机氮(DIN)、无机磷(DIP)浓度变化趋势,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后,DSi、DIN的浓度分别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DSi在6年间下降了约63.37%,DIN增加了约3倍多,DIP的浓度则呈微弱波动.蓄水后营养盐结构N∶P值呈上升的趋势,而Si∶P值和Si∶N值则呈下降的趋势,根据化学计量营养盐限制的标准,营养盐结构趋于不平衡,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为P,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已经导致大型硅藻的减少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的变化,并可能引起长江口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8.
水体氟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现行的除氟技术对自然水体中氟化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无法大范围推广应用。选择碳酸钙(CaCO3)、氯化钙(CaCl2)2种钙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水泥)对山东省胶州市南胶莱河水样进行了处理,考察了3种材料及其相应的组合对氟离子的去除效果,并筛选出适用于地表水体除氟的材料;通过改变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研究了不同扰动程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讨论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当这3种材料单独使用时,CaCO3和水泥表现出除氟效果,水泥除氟效果优于CaCO3,在添加0.5 g·L-1水泥的处理中,水样中的氟离子质量浓度由1.46 mg·L-1降至1.23 mg·L-1;CaCO3和水泥组合的除氟率高于单独CaCO3或水泥,可将水样的氟离子质量浓度由1.39 mg·L-1降至1.09 mg·L-1<...  相似文献   
69.
为了深入了解熔融硅酸盐的各种性质,综合前人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硅酸盐熔体中的微结构单元进行了探讨。熔体中包含5种不同的硅氧四面体(以Qn表示,n为四面体中的桥氧数目),不同的硅氧键中的电荷分布以及Qn在Raman谱图中的特征位移区有区别,熔态谱和玻璃态谱之间也存在差别,同组成熔体和淬冷玻璃中,同一Qn具有不同的摩尔分数、自由能和无序度,并且熔体中Q4的振动是非Raman活性的。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粉煤灰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分析,采用适当的物理方法分选出微珠,漂珠,磁铁物等,以化学方法分离生产出Al(OH)3和β-C2S,分选出β-C2S和另几种物质可作为生产高标号水泥及特种水泥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