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69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692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31.
汽油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择3种不同排量的典型汽油车,基于国Ⅲ标准的轻型车排放测试循环,用SKC采样泵和2, 4-DNPH、Tenax TA采样管采集尾气中的非常规污染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汽油车排放中醛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含量,同时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研究了其颗粒物排放的粒径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汽油车之间非常规污染物的比排放值有较大差异,3辆汽油车总醛酮比排放量分别为36.44、 16.71、 10.43 mg/km,TVOC分别为155.39、 103.75、 42.29 mg/km.排放的醛酮化合物中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和环己酮的检出含量较高,占总醛酮量的77.9%~89.7%,且绝大部分为有毒有害物质;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绝大部分为芳香烃和烷烃,分别占总数的31.6%~39.2%和23.1%~27.9%,其中又以芳香烃类化合物甲苯、二甲苯和苯的检出含量最高,平均占TVOC的16.68%、 16.87%和5.23%;其颗粒物排放以超细颗粒物(<100nm)为主,高速工况下排放的颗粒物明显多于低速和中速工况.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 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 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藻, 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 73×104(ATP)、 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藻, 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 15.5×104、 12.4×104和9.5×104 cells/mL. 2种藻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 2种藻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藻,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 0.014×10-5和0.029×10-5 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 0.011×10-5和0.018×10-5 U/cell,对于东海原甲藻,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藻相同,至第10 d时, 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相似文献   
133.
以磁性Fe_3O_4为载体负载Bi(NO_3)_3,再用NaBH_4还原Bi~(3+)制备了Bi/Fe_3O_4催化剂。采用XRD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Bi负载量、NaBH_4加入量和Bi/Fe_3O_4加入量对Bi/Fe_3O_4催化NaBH_4还原对硝基苯酚(4-NP)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当催化剂中Bi含量较少时,Bi分散良好;当Bi含量较多时,会形成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初始4-NP浓度为4.0 mmol/L时,在Bi负载量为5%(w)、Bi/Fe_3O_4催化剂加入量为500 mg/L,NaBH_4加入量为6.0 g/L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为0.581 min~(-1),4-NP的去除率为99.7%;Bi/Fe_3O_4催化剂稳定性好,重复使用15次后,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4.
为了优化脱氢酶活性这一指标在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中的检测方法,分别以小麦秸秆、羊粪及其混合原料(质量比1∶1)为发酵底物,通过Box-Behnken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并优化了沼气发酵系统中碘硝基四唑紫法脱氢酶活性的检测工艺,并对脱氢酶活性与甲烷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底物均以乙醇作为萃取剂,以甲醛作为终止剂时显色效果最好.分别以秸秆、粪便及其混合为发酵底物时,脱氢酶检测在pH值分别为6.5、7.2、7.7,反应温度均在37℃下,碘硝基四唑紫质量分数均为0.15%,反应时间均为50 min时比色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显示,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中脱氢酶活性与甲烷产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5.
全氟化合物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人工合成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广泛的生态毒理效应,其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Cs的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成为PFCs测定的关键。文章对近10年来PFCs测定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离子对萃取、碱消化、液-液/固萃取、填充吸附剂微萃取(MEPS)和高效移液萃取(DPX)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6.
系统研究了氙灯和高压汞灯照射下对硝基苯胺(PNA)在蒸馏水、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中的光化学降解情况.结果表明,PNA光降解速率会受到光源、溶液介质、温度、起始浓度、重金属离子、甲醇及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随着光源强度的增强、起始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增高和过氧化氢量的增加,PNA在海水中光降解速率相应加快;然而甲醇的加入可有效...  相似文献   
137.
利用GC-ECD检测了江苏省吴江市某养殖塘内的一批鳜鱼体内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等典型有机氯化合物(OCs)的含量水平,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养殖鳜鱼体内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4.57、0.13~1.24、0...  相似文献   
138.
用氯离子选择电极作为气相色谱检测器,测定了γ-BHC、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其检测下限分别为2.6×10~(-?),1.8×10~(-10)和1.0×10~(-10)mol.以γ-BHC为测定物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线性范围为2.6×10~(-10)-9.8×10~(-7)mol.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测定了几种芳烃污染物在多组份有机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发现污染物在这种多组份两相体系的分配系数与组成有机相的各种有机溶剂对污染物的萃取常数及其体积分数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中铍的背景值结果。背景值含量范围为0.85~3.91mg/kg,算术均值为1.95mg/kg,几何均值为1.82mg/kg。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从土类分布趋势看,高山土较全国均值偏高,铁铝土较全国均值偏低。铍含量有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湖南、甘肃,陕西及宁夏等省(自治区)内,因其进行过铍的冶炼或加工,可能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