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01.
402.
宋蕾  王慧  姜健  高静思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7,28(8):1878-1881
从受氯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以1,2,4-三氯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J5-1.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EF107515)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当1,2,4-三氯苯初始浓度为400 mg/L时,J5-1对其最大降解率接近90%;当1,2,4-三氯苯浓度初始为20 mg/L时,降解效果最好.J5-1对1,2,4-TCB的降解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从J5-1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到CC120的全长序列.  相似文献   
403.
研究不同碳源类型对双室生物电化学反应器(biocathode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生物阴极(biocathode)降解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效能的影响.以碳酸氢钠和葡萄糖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类型下BES反应器效能和生物阴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BES反应器效能和PNP去除率受到碳源类型的影响,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PNP去除率比碳酸氢钠为碳源的去除率在12 h和24 h分别提高了约3倍和1倍.RNaHCO3和RGlucose的PNP去除速率常数随碳源转换分别从(0.022±0.002)h-1和(0.059±0.009)h-1减小到(0.018±0.001)h-1和(0.042±0.002)h-1,PNP去除率分别下降了36%和6.9%.RNaHCO3和RGlucose的PNP降解速率常数在外加电压由0.5 V转换为0 V时分别下降到(0.004±0.00061)h-1和(0.007±0.0006)h-1,再次转换为0.5 V时PNP降解速率常数升高到(0.022±0.002)h-1和(0.062±0.004)h-1.454-焦磷酸测序结果表明碳源类型导致阴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差异.以碳酸氢钠为碳源的生物阴极富集Proteobacteria,而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生物阴极FirmicutesBacteroidetes成为优势菌门.  相似文献   
404.
从湖北沙隆达农药厂枵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MP)和对硝基苯酚(PNP)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HS-D3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azeri).该菌在3h内对浓度为50mg˙L-1MP的降解率为90%;在12h内能将50mg·L-1PNP完全降解.HS-D36在以MP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可以耐受800mg·L-1的MP,在LB培养基上可耐受浓度为2000mg·L-1的MP.同时,克隆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并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粗酶液活性达到52.5 U·mL-1.  相似文献   
405.
钟铱钧  刘泽菊 《环境化学》1997,16(3):204-207
本文考虑了乙腈、硝基甲烷和乙二胺在Pt/HM,Pd/HM和CuO/HM催化剂上氧化降解产物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含氮产物在N2,N2O和NO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硝基甲烷氧化降解的N2选择性呈单调下降;而乙腈和乙二胺的N2选择性出现极小值;高温时N2选择性升高可能是氧化生成的NO在高温时更在利于和CN基或NH2基相互反应生成N2的缘故。对于乙腈和乙二胺的催化氧化降解活性为:Pt/H  相似文献   
406.
PDMDAAC-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改性剂,对天然钙基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比较PDMDAAC-膨润土与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性能,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以及对硝基苯酚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膨润土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改性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比膨润土有较大提高,吸附去除率达84%;吸附后的PDMDAAC-膨润土可用酸进行再生,再生后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去除率没有明显下降;PDMDAAC-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eh型吸附等温线较好地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407.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之一。因其用途广泛,大量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多种植物对该类污染物具有吸收、富集和代谢降解作用,利用植物对其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植物作用研究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植物对硝基芳香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和代谢过程,分析了吸收、代谢机理以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硝基芳香化合物的理化特性、浓度和植物自身特性及其它外界条件都会影响植物对该类化合物的吸收,植物可以通过体内降解、体外联合代谢、根部释放酶催化的机制实现该类化合物的降解。目前,硝基芳香化合物进入植物细胞膜的机理认知不足,模拟模型缺乏有力数据验证;代谢机制中参与反应的酶、化合物等体系和反应产物环境特性仍不明确,植物修复可行性缺乏有力证据。未来将在模型预测构建、降解机理和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方面作进一步探究,以形成系统的认知,为硝基芳香化合物污染土壤和农产品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8.
不同基质共代谢降解2,4,6-三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和苯酚作为共基质,通过35℃恒温生化培养箱缺氧驯化污泥,间歇恒温振荡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2,4,6-三硝基苯酚(TNP)的缺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微生物加入葡萄糖和苯酚作为碳源,在TNP∶苯酚∶葡萄糖为10∶3∶100的比例下,TNP生物降解率可以从不加碳源时的31.2%提高到86.6%;不同共基质条件下TNP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是K苯酚K葡萄糖K葡萄糖+苯酚,其中葡萄糖和苯酚同时作为共基质时TNP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0.019 h-1。  相似文献   
409.
采用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降解17α-乙炔雌二醇(EE2),考察降解过程中氨氮的作用以及EE2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N.europaea降解EE2属于共代谢过程,氨氮是共代谢发生的必要条件.氨氧化过程产生的亚硝氮会在酸性条件下将EE2硝基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速率常数与亚硝酸根、H+及游离亚硝酸浓度成正相关.通过控制pH值大于7.5抑制硝基化反应,证实了N.europaea对EE2的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降解速率常数为0.0069h-1.当N.europaea氨氧化反应导致pH值低于7.5时,EE2的去除存在生物降解和硝基化的协同作用,EE2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降解速率常数为0.0093h-1.同时还发现一种未曾报道过的EE2生物降解产物M613,对于其雌激素效应和毒性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10.
采用氨氧化菌Nitrosomonas europaea降解17α-乙炔雌二醇(EE2),考察降解过程中氨氮的作用以及EE2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N.europaea降解EE2属于共代谢过程,氨氮是共代谢发生的必要条件.氨氧化过程产生的亚硝氮会在酸性条件下将EE2硝基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速率常数与亚硝酸根、H+及游离亚硝酸浓度成正相关.通过控制pH值大于7.5抑制硝基化反应,证实了N.europaea对EE2的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降解速率常数为0.0069h-1.当N.europaea氨氧化反应导致pH值低于7.5时,EE2的去除存在生物降解和硝基化的协同作用,EE2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降解速率常数为0.0093h-1.同时还发现一种未曾报道过的EE2生物降解产物M613,对于其雌激素效应和毒性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