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0篇 |
废物处理 | 23篇 |
环保管理 | 54篇 |
综合类 | 356篇 |
基础理论 | 81篇 |
污染及防治 | 4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三峡水库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峡水库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APA)活性的特点,采集了来自三峡水库干支流的11个柱状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干流的茅坪、郭家坝、巴东的酶活性小且没有显著性差异,茅坪位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巴东和郭家坝的酶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趋势不明显;支流酶活性表现为:香溪河>大宁河>小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的酶活性变化呈现多峰值的变化,而在垂直方向上同样表现为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此外,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沉积环境有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28-141
位于新疆南天山和硕县北部的景汗花岗质岩体,为研究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岩体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次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311.3±4.4) Ma~(297.2±4.2) Ma,属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SiO_2含量为54.20%~74.22%,全碱(ALK)为5.12%~9.25%,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A/CNK值为0.77~1.07,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REE为(44~288)×10~(-6),(La/Yb)_N值为1.83~44.75,表明轻稀土元素富集较为明显。δEu值为0.54~0.93,整体表现为弱亏损特征。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过混合作用。该岩体形成于塔里木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阶段,属于碰撞-后碰撞构造环境,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在晚石炭世最终闭合。 相似文献
73.
75.
当前,伴随着餐饮业高度发展,食物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以2000—2010年、1960—1999年出生,餐饮消费金额低于3 000元/月的在校学生和工薪阶层为消费群体,在传统餐厅、自助餐、快餐(小吃)就餐场所进行问卷调研,分析不同类型餐厅就餐的食物浪费现状及意识因素。利用Excel、SPSS等软件结合数理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现状及原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针对消费者食物浪费的行为意愿进行分析及预测,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影响消费者意识因素的预测概率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消费者在不同类型餐厅就餐时,食物浪费程度为传统餐厅>自助餐厅>快餐(小吃),公务活动为消费者食物浪费的主要就餐场合,其主要原因为菜不合胃口、菜品分量大等;相较于女性,男性更易浪费食物;2000—2010年、1990—1999年出生的消费者食物浪费程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浪费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和预测发现,个人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消费者食物浪费的行为意愿,可通过引导和改善消费者的意识和态度减少食物浪费。研究发现,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途径包括打包剩餐、选择自我偏爱的食物等,餐厅要积极引导消费者勤俭节约和剩餐打包意识,可通过提供精美礼品、建立会员制等方式减少食物浪费。 相似文献
76.
为考察碱性热水解技术分离城市污水厂污泥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性,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了Na OH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Na OH投加量升高,无机物先增多后减少,有机物变化趋势反之;反应温度升高,无机物变化不一致,有机物含量减少;反应时间延长,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Na OH投加量1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固相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分别为76.6%和23.4%,液相中COD、NH3-N、TN和TP分别为139 733,446,3 326,238 mg/L。由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结果可知,反应后细胞结构破碎,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被释放减少;由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可知,反应后金属元素含量增加;而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77.
78.
俗话说有披着羊皮的狼,现在有一些垃圾食品也披上了健康食品的外衣,一定要小心鉴别哦!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美食诱惑,有一些是因为它们的味道确实鲜美,还有一些则因为在通常印象中,它们极富营养。其实,我们还真需留个心眼,因为有些食物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对身体有益,过多食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9.
饮食习惯一直被认为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基于对29省29所高校9192份大学生食堂就餐的实地调查问卷,从南北差异视角探讨了个体食物浪费行为的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相对北方籍大学生,南方籍大学生浪费食物的概率更高,南方籍大学生在高校食堂就餐时食物浪费量和浪费率也高于北方籍大学生。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证实南北方主流饮食模式是引发浪费差异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匹配大学生南北方籍贯和所就读高校的南北区位,并以“南方大学生在南方高校求学”模式为基准,发现“南方大学生到北方高校求学”模式下,个体有更低的食物浪费概率、浪费量和浪费率。但“北方大学生到南方高校求学”模式下,个体没有显示出较低的食物浪费概率、食物浪费量和食物浪费率,从而稳健地证实南北方主流饮食模式是引发浪费差异的关键所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0.
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了系统认知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路径,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品贸易、重点农产品保供稳供、全球农业食物系统、双循环与企业行动、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国际粮安治理、粮食安全研究前沿等领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进入复合型高风险时代,国际粮安治理面临资源、约束力、行动力等方面的挑战,凸显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进口依赖型农产品的保供稳供压力,需要加强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全球化发生新变化,考验中国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粮安治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水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瞄准全产业链、强调风险管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食物系统和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与粮食安全、双循环新格局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方式路径,为新时期建立健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