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121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25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861.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文章从指数分解方法基本模型入手,在深入剖析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和Divisia指数分解法基础上,梳理了该方法在国际贸易碳排放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此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62.
基于调查的中国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年初农村能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获得全国分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 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平均比例为20.8%. 2009年全国28个省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天津市、上海市、港澳台地区,下同)秸秆露天焚烧的PM2.5、BC、OC、SO2、NOx、CO、NMVOC、NH3、CH4和CO2排放量分别138.1×104、6.4×104、41.1×104、8.7×104、41.8×104、594.6×104、94.4×104、8.0×104、44.2×104和14 355.4×104 t. 稻谷、玉米和小麦是露天焚烧的三大作物秸秆,其对污染物排放的贡献合计约为87%.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湖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 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分别43.1%、20.8%和39.7%. 污染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 95%置信区间下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M2.5、BC、OC、SO2、NOx、CO和NMVOC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60%~83%、-78%~147%、-73%~135%、-48%~75%、-49%~78%、-91%~155%和-67%~94%. 2015年初对六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农村能源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2014年江苏省、湖南省和广东省的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较2009年均有下降,而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则相对上升. 研究显示,秸秆禁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63.
系统梳理了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及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上海市、天津市)的钢铁行业碳核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特点、核算边界及排放因子的选择,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IPCC核算方法较其他3种核算方法差异较大,而国家和地方层面方法学相差不大。IPCC核算方法主要用于国家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计算,给出的排放因子具有全球普适性,但针对性和精确性较差;其他3种核算方法均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服务,核算方法与核算边界相似,但对于排放因子与工业生产过程计算,因考虑到方法学的普适性,国家方法学较为全面,两地方方法学则更多考虑到当地钢铁行业的特点,碳核算具有区域特色,针对性较强。碳排放因子的选取是钢铁行业碳核算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进一步细化碳排放因子,提高核算精确度。  相似文献   
864.
论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倩  江河 《环境保护》2016,(14):41-44
文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内涵做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五项原则,以及科学把脉区域生态资源环境、着力开展产业准入指标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制度配套支持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工作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65.
王滢  任永  高新华  丁琼 《环境保护》2016,(15):46-51
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使用、库存和废弃清单是制定对其进行削减、淘汰和替代计划的基础,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我国清单调查的基本程序。考虑到杀虫剂和工业化学品两大类POPs的生产、流通、使用和废弃的不同特点,初步提出了新增列POPs清单调查的技术路线图,建立了我国新增列POPs清单调查方法学。本研究确定的方法学已被应用于2014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实施计划更新项目中对硫丹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清单调查,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66.
沈杨 《环境保护》2016,(18):66-68
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有助于宁波实现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基于我国旅游业统计口径的碳排放测度方法,通过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及旅游住宿三个方面初步测算出宁波市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评估了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形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宁波旅游业碳减排相关对策,包括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公民低碳旅游理念等。  相似文献   
867.
我国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工艺以及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分类,建立了一个细化到排放节点的自下而上的颗粒物排放模型.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各地区活动水平以及颗粒物控制技术分布的历史变化趋势分析,利用此模型计算了2006—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的排放系数和排放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颗粒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PM_(2.5)、PM_(2.5)~10和PM10的排放系数分别降低了21.2%、19.3%和19.0%.钢铁工业一次颗粒物排放量在2006—2011年间持续增长,2011年TSP排放量为602×104t,PM10排放量为200×104t,PM_(2.5)排放量为124×104t;2012年排放量出现下降,TSP排放量为561×104t,PM10排放量为187×104t,PM_(2.5)排放量为116×104t.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一次PM_(2.5)排放量中的有组织排放占39.5%,无组织排放占60.5%;除加严有组织源管控之外,减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对于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控制也非常重要.我国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量分布不均衡,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5个省的排放超过全国总排放的50%.  相似文献   
86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质,通过工业源VOCs动态更新平台对其进行管控是十分必要的.对比分析国内外VOCs动态更新机制的发展状况,结合天津市建立的工业源VOCs排放申报平台,提出了包括建立涵盖全行业的统一申报系统、建立规范的申报和审核流程、确定统一的总量核算办法、形成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建立VOCs动态更新机制在内的动态更新平台建立思路,用于指导工业源VOCs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69.
以陕西省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碳排放模型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999年-2013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增加了4.07倍,其中建设用地碳排量增加起主导作用.碳排放经历了减少(1999-2000年)、稳步增加(2001-2006年)和快速增加(2007-2013年)3个阶段.人口数量和GDP是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口数量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高于GDP.经济集约式发展和个人集约式低碳消费是碳减排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70.
王飞 《安全》2017,38(11)
为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清单化的要求,启动企业隐患排查岗位清单的编制工作。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企业职工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了解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现状,结合岗位工种的可操作性和对应性,经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初步得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岗位清单编制的"4321"工作法,并对"4321"工作法进一步的阐述,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在经过企业的试运行后,效果比较明显,方法得当,简捷明了,为下一步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