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5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17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4篇 |
废物处理 | 1017篇 |
环保管理 | 555篇 |
综合类 | 5330篇 |
基础理论 | 491篇 |
污染及防治 | 10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23篇 |
社会与环境 | 70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38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289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558篇 |
2013年 | 330篇 |
2012年 | 502篇 |
2011年 | 494篇 |
2010年 | 381篇 |
2009年 | 477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399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248篇 |
2001年 | 210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7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基于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能源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工艺路线,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能源环境系统,设计了几种热量与能量回收系统程的耦合工艺,为提高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生物除磷系统启动期聚磷菌的FISH原位分析与聚磷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应用FISH对以乙酸钠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 (EBPR) SBR反应器启动期的微生物进行原位分析,考察除磷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聚磷菌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关系动态变化及其聚磷特性.结果表明,以异养菌为主的活性污泥经过厌氧/好氧驯化后,聚磷菌大量富集,在全菌中的比例由11.5%增加到40.48%.启动过程中,生物系统内菌群竞争持续进行:首先,聚磷菌淘汰异养菌,历时5 d;聚磷菌种群内选择过程历时19 d;经过优势聚磷菌群的二次增长后,共计34 d完成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富集过程中快速增殖的聚磷菌不能立刻行使除磷能力,要有一段“积累期”形成一定的PHA和poly-P储备.表现为污染物去除效率滞后于聚磷菌的增殖,经过4~8 d的 “积累期”后上升出现峰值.二次增长的优势聚磷菌群也经过“积累期”后才发挥作用.FISH图片显示,快速增殖期的聚磷菌菌体小,菌群结构松散.经过“积累期”之后,菌体不断增大,并开始紧密聚集形成致密的团状,此时反应器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6.
水淬渣人工湿地强化除磷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水淬渣的磷吸附-解吸效果,构建了以水淬渣为主要基质的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染负荷变化对污水中磷去除的影响,探讨了湿地上行、下行流单元各层基质的除磷贡献.结果表明,水淬渣基质的磷饱和吸附量为3 333 mg.kg-1,其水溶性钙含量为0.084%,pH值为7.54,适合作为湿地除磷基质.HRT与磷除去率呈正相关,当HRT从1 d缩短为0.5 d时,TP去除率降低5.9%~4.7%,当HRT从2 d缩短为1 d时,TP去除率降低2.4%~4.7%,HRT为1 d条件下,水淬渣湿地的磷去除率>85%,说明无限延长HRT无益于强化除磷,适宜的HRT为1 d.在进水浓度稳定的条件下,进水污染负荷与磷去除率呈负相关,当污染负荷范围在12.2~36.8 g.(m2.d)-1时,水淬渣湿地的磷除去率可维持在85%,当污染负荷达到48.9 g.(m2.d)-1后,水淬渣湿地的磷除去率下降至65%,当污染负荷<36.8 g.(m2.d)-1时,水淬渣湿地的磷去除率>82%,说明高污染负荷可抑制基质表面及孔隙中Ca、Al等吸附磷的活跃位点,适宜的进水污染负荷为24.5~36.8g.(m2.d... 相似文献
137.
138.
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考察了黄花鸢尾、水葱和梭鱼草3种挺水植物对类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吸收贡献。结果表明:短期内,各种湿地植物污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比较稳定,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各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却有较大变化,4月份,水葱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8月份,梭鱼草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在整个生长期内,黄花鸢尾对氮、磷的吸收容量一直保持最大,在10月下旬分别达到21.5和4.16 g/m2,因此其对二级出水中氮、磷去除的吸收贡献也最大,分别为30%和73%。这表明湿地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查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更要关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容量,并且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对类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140.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 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