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667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574篇
综合类   158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9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61.
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未来家庭农场数量的逐渐增加与经营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快速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征收区域不可避免会与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范围相交叉或重叠。家庭农场主通过整合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得的承包地和市场化交易获得的承包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在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应确保家庭农场主获得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妥善处理家庭农场主与拥有不同类型农地权利的众多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区分点状征地、线状征地和面状征地三种不同情况,分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的后期生产经营影响,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涉及的农地权利类型。然后,构建起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模型,以及家庭农场主、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权利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具体而言,家庭农场主根据自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通过土地退出获得的土地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类型土地权利所对应的价值标准分得相应的征地补偿收益;政府通过税收参与征地补偿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者身份依法分得相应比例的补偿收益;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收益为承包经营权价值扣除其让渡给家庭农场主的农地权利价值后的剩余部分。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2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将间接损失纳入补偿范围;3建立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征收补偿收益分配机制;4保障抵押权人(金融机构)对征地补偿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46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是兵转工企业,尽管公司所属企业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总部机关也建立了董事会,但仍沿袭不少传统政府机关管理的弊端,如机关员工全员绩效考核不完善,薪酬基本沿用年功积累增长等,各管理层职责与权利界定模糊等,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影响着企业经营、投资、管理、技术等方面人才的稳定性和管理企业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46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08,(4):63-63
绿色证券政策出台近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绿色证券是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的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指导意见》将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  相似文献   
464.
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刚刚跨入新世纪,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环保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2000年环保工作进展和“九五”的经验,研究部署“十五”及2001年环保工作。解振华局长在会议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的主报告。在报告中,他首先总结了2000年全国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指出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环境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00年环保任务顺利完全,“九五”环保目标基本实现。实践证明,“九五”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的时期,是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的时期,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更加密切的时期,是环保执法监管和污染治理不断加大的时期。经过五年的奋斗,我国环境污染趋势出现重大转机:全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总体上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加强,环保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他说,在总结“九五”环境保护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仍在加重,环境保护还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工作中还存在明显不足: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环境法制需进一步健全,环保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较为薄弱,环保科技和产业装备远远不能满足环境治理的需要,环境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21世纪头5~10年,一方面,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多万;按照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以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如果在大开发中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理不当,将直接危及国家环境安全;我国加入WTO使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更为密切,给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对环境冲击很大,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站、攻坚战的准备。本文节录了主报告的第二部分“‘十五’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和2001年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465.
在总结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目标,加快建立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基础、以"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体制保障"为配套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在源头预防方面,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统计体系与核算制度,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将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准则等;在过程严管方面,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实绩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制度、科学严格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体系,以及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等;在后果严惩方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审计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等;在经济调节方面,建立绿色财税金融制度体系,推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建立平衡生态产品生产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制度等;在公众参与方面,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公民环境权利,完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与立法听证等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要从上层建筑入手,理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涉及的顶层重大关系,在中央层面明晰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领域的关系,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配,调整环境保护系统内部的管理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466.
作为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工具,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采取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在实践中,该制度可以采取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碳排放基线与信用交易模式、碳税与碳交易融合的总量控制与税收模式、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型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需要,灵活在四种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67.
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基本制度的核心,虽然已有十余年的推行实践经验,但还存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基础不牢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政、刑事处罚办法支撑等缺憾。加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完善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办法和细则,突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核心地位并增强实践经验交流等,是我国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68.
基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的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是基于排污许可制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排污行可证制度对总量控制制度融合的要求,从许可排放量确定、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核定等角度,深刻剖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融合存在的技术和机制两大障碍。最后就污染物总量确定、许可排放量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责任机制等三方面为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9.
470.
环境影响评价(EIA)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项制度。科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同样主要表现在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相应的技术规范及替代解决方案使其成为应用科学,而公众参与与制度保证使其成为公民科学。其制度特性较技术性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科学在其中的作用需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