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3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1.
李新临 《中国劳动科学》2010,(1):F0002-F0002
2009年12月18至19日.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12.
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发《甘肃省劳功用工备案管理办法》,从2010年8月1日起实行。《办法》明确,劳动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劳动用工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工行为和签订、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进行审核、监督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213.
林静 《劳动保护》2010,(5):56-57
2010年3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展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伤保险工作取得的各项成就。今年正值"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编制工伤保险工作"十二五"规划。记者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为读者介绍"十二五"期间工伤保险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14.
实施工伤保险是一种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水平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强制性、社会互济性、福利性的特征,减少劳动者和企业的责任负担,用社会保险的形式,解决救助上的压力。但多年来,我国农民工人数快速增长、工伤事故数量仍居高不下,比较而言,工伤保险参保的强制性却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15.
领先创新——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苏州模式已显雏形 近些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工作,着力推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保障事业整体推进,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均位于江苏省前列,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不断创出新的工作亮点,  相似文献   
2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4月23日召开2010年度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17.
林静 《劳动保护》2007,(1):40-43
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满3周年之际,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亿30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2006]44号)出台。它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工作的两项重大突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亿2006年,全国工伤保险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落实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保的“平安计划”,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工伤保…  相似文献   
218.
陈刚 《劳动保护》2006,(9):67-68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险种,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职业伤害状况又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赔偿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伤保险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1年,我国政府颁布施行了《劳动保险条例》,全面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这个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制定工伤补偿的待遇标准,由企业支付待遇。从20世纪8…  相似文献   
219.
220.
基于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对农民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其土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所具有的多重功能价值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土地的直接经济价值与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地转出预期价值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最大,农民土地转出的预期回报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若有完善的非农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制度能代替土地本身承载的就业价值与社会保障功能,则会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其次,Probit和Tobit模型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具有非农就业经验以及家庭非农劳动力越多的农民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的面积也越多;农民参加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土地的保障性功能相对就越小,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低,从而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的面积也越多。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