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引言: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震难,近两年自然灾难频发,公益慈善捐赠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集体、每个公民,以及众多公司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或已经成为了捐赠主体。公司捐赠是公司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对提高公司形象、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公司捐赠行为中,如何平衡股东、公司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完善公司的捐赠机制,公司捐赠应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安防企业以帮助。  相似文献   
62.
德国是汽车节油模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汽车王国,8000多万人口拥有5000多万辆汽车。省油、减少污染和提高安全性能一直是德国汽车工业和社会公众不断努力的方向。德国倡导新型开车方式是履行2000年10月出台的“国家气候保护”的一部分。新型开车方式的一大特点是简单实用,向公众提供聪敏合理的开车技巧。例如,  相似文献   
63.
《环境》2010,(9):34-34
“只要爱的深,万物都会向你倾诉。”近期,2010年广东省海龟放流增殖活动将在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举行。为此,广东省环保基金会向社会公众呼吁,真诚奉献爱心,携手呵护海龟。  相似文献   
6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12-I0008
<正>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满足社会公众公共需要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承担着为城镇居民提供工作生活服务的重要功  相似文献   
65.
江镕 《环境》2012,(11):13-15
虽然景象让人痛心,令人唏嘘,但使人欣慰的是,面对电子垃圾危害及拆解中的问题,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一直积极应对,治理电子废弃物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66.
绿色搜索     
《环境》2012,(5):56-58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6日向媒体通报: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7.
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后果严重,若引发剧毒化学品泄漏向大气扩散,会使社会公众无辜地中毒,社会危害极大,已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事先的防范措施,事中的应急处理和事后的分析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8.
<正>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整合和应用多学科研究成果以最大程度地使区域和全球获益。今天,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社会科学的视角被引入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气候传播的关注重点是如何使气候变化的科学信息更准确、高效地传播到目标受众,从而调动更多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中。考虑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发  相似文献   
69.
传统的环境监督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但是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的力量已显得明显不足。一方面,环境的防治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而国家在环境方面投入是有限的,光靠政府往往很难及时对环境问题做出反应,从而使一些环境问题因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恶化,最终达不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为了发展也会进行一些不适当的开发,对环境本身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各国开始从单纯的依靠政府来进行整体的规划与防治开始转向注重社会公众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公众参与的机制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监督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0.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近日向媒体通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