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631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04篇
综合类   1144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从深圳新形势下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分析入手,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进程和构建全面小康环境目标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全过程、全覆盖、惠民性和衔接性考虑,提出应尊重深圳当前所处社会经济与环境阶段,遵守全过程防控思路,以人口、区域全覆盖和环境要素全面改善为工作核心,建立全社会行动体系,确立更严标准、更高质量的全面建成小康环境目标,构建包含源头防控、治污减排、质量提升、社会参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42.
疏浚泥固化处理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疏浚泥固化处理后的力学性质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二次污染问题以及造价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了固化处理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对固化处理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解决力学性质、二次污染以及造价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建立系统的固化理论奠定了基础。并采用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对大亚湾疏浚泥的固化处理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43.
在全球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加剧,城市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对城市绿色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是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绿色城市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而如何选择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的设置是开展绿色城市评价的首要科学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与指标构建原则,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质量3个维度构建了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并按照属性将基础指标分为正向、负向、特定向指标3类.然后,基于主体功能区与城市发展阶段,分别对不同类型城市设立权重系数,通过整合综合权重系数,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差异化评价,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本研究建立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结合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为绿色城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体系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社会政策和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理论和多目标分析3种评价方法以及矩阵、德尔斐法和混合优序图等数学工具,分别对上海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不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表明环境影响是相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固体废弃物双向分离系统的建立是最优化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也是今后上海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以及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5.
生物滞留系统植物筛选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筛选出生物滞留系统中能有效去除多种污染物的最佳植物,选取10种重庆市本土植物构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以控制山地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 并采用反向传播动态神经网络(BP-DNN)技术构建了基于多目标污染物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所有生物滞留系统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植物可有效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等多种污染物,但存在差异性; 植被种类对COD的去除影响显著,其中,风车草去除效能最佳,而千屈菜最差; 植物的栽种可有效提高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但差异性并不显著,同时,部分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对NO3--N的去除,但不稳定; 植物的栽种能有效提高系统的除氮性能,选用风车草时系统除氮性能最佳,TN去除率可达64.30%~86.82%,而植物的栽种对TSS和TP的去除无显著影响。在综合评价的10种植物中,风车草和美人蕉为生物滞留系统的最佳植物。  相似文献   
946.
生活垃圾种类繁杂,传统垃圾分选工艺的效率及精确度较低,为提高多尺度、不同材质垃圾的检测精度,同时保证垃圾分类的鲁棒性,基于现有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YOLOv3,提出具有多尺度感受视野注意力机制的ECA_ERFB_s-YOLOv3算法.首先在算法检测器前引入多尺度感受视野模块,使算法能选择合适的感受视野对...  相似文献   
947.
正7月15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其主要原则和工作目标如下。主要原则坚持与相关重大改革任务相统筹。与排污许可制相融合,实现制度关联、目标措施一体。适应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分级审批和监管职责。落实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统筹"放管服"。坚持构建全链条无缝衔接预防体系。明确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定位、功能、相互关系和工作机制。战略  相似文献   
948.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一幅由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联合国制定该议程的内在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未竟事业,二是为了汇聚国际社会力量共同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重塑当今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深入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提供了机遇,也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气候变化泥潭”.但是,该议程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重复和难以量化、没有对不同类型国家给出建议、以及里约原则被弱化等.“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对外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挑战主要体现在中国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三重压力”.面向未来,中国应在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下,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进程.从对内看,应在该议程框架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203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建立有利于产业界、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等参与的机制,在实现议程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从对外看,应在坚持“力所能及、互惠互利”原则下,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和发展援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该议程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949.
双赢目标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因而如何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成为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赢目标的关键。考虑技术进步的动态条件,基于1991-2013年中国的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GDP增长中不同能源要素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并在2020年实现双赢目标的约束下,对不同能源2014-2020年期间的增长率在技术进步动态条件下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实现双赢目标的路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1综合要素、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驱动因素1991-2013年期间对GDP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6.38%、13.03%、16.99%、12.00%、21.60%,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投入的依赖较强;2煤炭、石油、天然气对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弹性较小,可替代性较差,但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弹性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大,同时,煤炭、石油利用的技术进步慢于非化石能源,这有利于我国双赢目标的实现;3为实现2020年的双赢目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20年的投入量需要比2013年分别增长26.43%、26.92%、57.53%、64.27%,202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为:0.63∶0.18∶0.07∶0.12,各种能源增长幅度不同,保持平稳调整;4在双赢目标约束条件下,从非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四种能源角度分析了实现该目标的路径条件。从整体上看,在技术进步推动下,到2020年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年均增长7%、碳排放强度下降44%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950.
本文构建了多部门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虑中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现实情况,以征收40元/吨碳税且无税收返还为基准情景,分析了碳税对中国经济和碳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六种税收返还情景(返还清洁能源部门部分碳税、返还服务业部分碳税、返还农村和城镇居民全部碳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免居民所得税、减免生产税)对碳税负效应的缓解作用,同时探讨税收返还政策下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差异,并从实现2020年和2030年减排目标的角度,比较不同返还情景下碳税对碳排放量、碳强度,以及对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碳税对经济确实存在负效应;六种返还政策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碳税负效应,同时也能够保证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且有利于实现2030年的目标;对单一部门(清洁能源部门或服务业)部分返还碳税能够促进相应部门的产出,但力度较小,与其他政策相比影响微弱,但都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两大部门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考虑行业差异性,重点扶持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行业;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直接返还均能增加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进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相比部门返还政策,这一政策更为有效的提高了社会福利,但也会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距;减免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免居民所得税极大的刺激居民消费;减免生产税促进进口、拉动就业率,降低化石能源部门产出,综合来看,相对于其他返还政策,减免生产税更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