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提出一种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除湿系统的湿源定位算法,以求在确定湿源的位置后精准送风。该算法通过钢箱梁内部传感器测量的温湿度数据,建立并求解伴随场微分方程组,再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采样的结果确定湿源的最大可能位置,并与算例中的湿源位置相比较,验证定位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湿源定位算法求得的湿源位置与算例较为吻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2.
于2023年2月15日—3月8日,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WRF/NAQPMS),分析了初始场同化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广东省臭氧(O3)预报的改进效果。 结果表明,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可显著降低O3预报的标准化平均偏差(NMB)和均方根误差(RMSE),NMB从-26%改善为-8%,RMSE从50.6μg/m3下降到35.0μg/m3。但对相关系数(r)的改善效果不佳,从0.51下降到0.49。相比于只同化常规6项污染物,同时同化VOCs对O3的预报效果改善较为明显,r从0.49提高到0.63。此外,对NMB和RMSE的改善效果也较好,NMB从-8%改善为-3%,RMSE从35.0μg/m3下降到30.1μg/m3。相比于不同化,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的改善效果显著,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升10%以上,AQI范围预报准确率可提升40%以上。相比于仅同化6项常规污染物,再增加同化VOCs,AQI等级预报准确率和范围预报准确率均提升5%左右,改善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783.
为综合分析某深部巷道在侧压力差异性下围岩能量场、应力场及位移场之间的影响特征,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指导,考虑4种侧压力系数(κ为0.6、0.9、1.2和1.5),采用三维建模软件Rhino进行基本网格建模,再映射至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κ的差异性使围岩应力场发生变化,应力场带动颗粒的运动状态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系统能量场:当κ从0.6增至1.5时,动能增至原来的3.8倍,应变能增至原来的2.6倍;开挖完成后同水平κ下动能衰减至初始值的2%~23%,应变能则衰减至初始值的80%~90%。2)根据κ对围岩应力场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围岩分为浅、中、深3部分,其与开挖巷道的扰动区相对应,应力场变化呈现按照深部岩体、中部岩体、浅部岩体依次增大的现象;随着κ的增大,围岩应力场中主导应力改变,体现出拱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拱顶与拱底的现象,其最大绝对变化量为52%。3)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相对应,当κ的差异性导致应力场发生变化时,围岩主导应力状态将会不同,具体表现为随κ的增大,拱顶、拱底竖向最大位移减小及云图中水平扰动区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784.
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对流动与传热进行多物理场耦合,通过粒子追踪对失踪粒子的位置进行标记,对316L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这两类材质换热器在不同入口烟气流速和冷却水流速下的冷凝除湿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烟气流速<6.0m/s时,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和冷凝率的变化幅度小于316L不锈钢材质的换热器,前者的冷凝除湿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特别是在冷却水流速≥0.6m/s时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冷却水流速<0.4m/s时,316L不锈钢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下降得较快,聚四氟乙烯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则在入口冷却水流速≥0.4m/s时下降得较快,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冷却水源及热量回收、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建议将冷却水流速控制在0.4m/s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