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17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2011~2012年冬春期间(11月到翌年4月),通过设置在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在线监测仪器获取了PM2.5和气态污染物(NOx、O3和SO2)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同时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型分析了该地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可能来源及传输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NOx和SO2的24h均值(范围)分别为(54.7±45.7)(8.0~217.8),(23.0±11.5)(4.5~59.6), (10.0±10.3)(0.3~56.0)μg/m3, O3的日最大8h平均值(范围)为(62.4±18.7)(24.1~173.5)μg/m3,其中除O3在4月份超过国家一级标准8d外,其它气态污染物均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PM2.5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为40d,占整个观测期间的22.5%.PM2.5和SO2各月质量浓度变化较大,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是冬季采暖的高峰期.NOx、PM2.5和SO2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07:00和17:00左右;O3为单峰型,峰值出现13:00~15:00.通过对海伦地区72h内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拟结果和该站点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农业区大气污染受本地源和区域输送共同影响,偏南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而偏北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372.
舟山本岛大气污染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2012年GDAS(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结合NO2、PM2.5、PM10和SO2等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数据,对舟山本岛2012年4月、7月、10月和12月的大气污染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包括PSCF(潜在源贡献)和CWT(浓度权重轨迹)计算〕,确定大气污染传输路径及影响源区. 结果表明:舟山本岛气流后向轨迹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4月主要受来自黄海海面气流轨迹的影响,其占总轨迹数的36.7%,ρ(PM10)为(53.24±24.33)μg/m3;7月以途经琉球群岛和东海气流轨迹为主,占总轨迹数的48.4%,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4.63±6.33)、(28.60±4.83)、(52.89±18.76)和(8.67±3.11)μg/m3;10月气流轨迹主要来自于东海海面,占总轨迹数的49.2%;12月气流则主要来自辽宁南部和黄海,占总轨迹数的66.1%,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8.48±15.14)、(58.71±14.10)、(69.83±38.94)和(20.83±13.28)μg/m3. 舟山本岛PM2.5的潜在源主要为毗邻城市间局地污染,集中于浙江沿海城市及杭州湾、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373.
正环评三所为环评中心专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业务部门,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0余人,其中,高级环境影响评估专家2人,博士学历2人,硕士以上学历9人。主要负责承接、组织实施规划环评、重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风险评价、后评估及退役环评,清洁生产服务、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环境监理等技术咨询服务及相关科研工作。截止目前,环评三所已完成各项技术报告10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大型环评项目10余项,在严格遵守各级环保部门规定的条件下,遵守与委托方的约定,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完成各项技术服务,受到了委托方和业内专家的好评。1.化工石化医药领域环评主持完成化工石化及医药类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审查的建设项目环评8项,国家重点工程30余项,省部级重点工程10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的"中石化天津分公司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项目经  相似文献   
374.
375.
韩宝江  姚波  郭玉花 《安全》2005,26(3):51-52
某公司承揽了A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开工后,指挥部决定塑钢窗的制作安装不再由土建施工单位施工,而由指挥部另指定厂家承包施工.但在厂家确定后,指挥部又要求施工单位与厂家签定分包合同,厂家根据合同每次拨付工程款时,由施工单位代开收据,然后该工程款直接进入厂家帐户,并不经施工单位帐户,施工单位仅收取每平方米5元的分包管理费.  相似文献   
37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54-161
文章利用冬季空气质量指数、大气污染物浓度、气溶胶质量浓度、降水pH值以及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对岳阳市区新冠疫情前和疫情期间以及历史同期大气环境的变化进行对比,并对2次气溶胶质量浓度增长过程的气流后向轨迹及边界层扩散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除O3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减小,且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是PM10、PM2.5、NO2浓度历史罕见减小导致的。疫情前和疫情期间酸雨频率基本相当,降水的酸性强度均为历史最弱。疫情期间气温明显偏高且偏东北风频率减小而偏南风频率增大、偏南风风速增大。疫情前气溶胶质量浓度增长过程中2支气流均来源于北方并以回流的方式从偏南方向影响岳阳,而疫情期间一支气流来源于北方而另一支气流来自海上。气溶胶质量浓度低、外源输送弱且输送时间短等使得疫情期间气溶胶质量浓度增长过程中污染程度较轻。近地层偏东北风频率减小而偏南风频率增大导致疫情期间气溶胶质量浓度增长幅度较疫情前偏小。  相似文献   
377.
威海市是山东省东部最典型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日本、韩国大气污染相互传输影响的重要通道.虽然威海市大气质量已连续4年达标,但其污染仍时有反弹.2019年1-2月威海市大气NO2和PM2.5浓度反弹率分别达48.5%和35.0%,明显高于山东省内陆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通过对同期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空气质量模型RAMS-CMAQ模拟和后向轨迹聚类等方法定量剖析了威海市大气污染反弹的原因.结果表明,威海市2019年1-2月空气污染反弹与气象条件及其相关联的污染物区域输送有较大的相关性,与2018年同期相比,冷空气活动弱、降水量偏少、风速偏低、受来自山东内陆和京津冀相对高污染区污染输送影响偏多是造成本次污染反弹的主要诱因.RAMS-CMAQ模拟显示,相同排放源假定下,由气象条件及其引起的区域传输造成的PM2.5和NO2浓度反弹,2019年1、2月较2018年同期PM2.5浓度增加值分别为8、3 μg·m-3,分别占总反弹率的53%、37.5%,NO2浓度增加值分别为10、7.5 μg·m-3,分别占总反弹率的58.8%、40%.说明威海市空气质量受外来输送明显、扩散条件及区域污染输送是空气质量评估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8.
"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规划目标的情况下,201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95万t,完成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0%的规划目标。2010年全国实际SO2去除率为65%,比2005年提高23%。建议"十二五"期间将GDP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维持0.5~0.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0.7~0.6的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提高SO2去除率至73%以上;国家有关部门逐年公布GDP年均增长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减排公报。  相似文献   
379.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指标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态势,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即"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文章分析了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讨论了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阐述了全球和国家层次的2010年目标实施进展.最后,展望了202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及其战略重点、实施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380.
为了解宜都市PM2.5与O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2.5与O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2.5、O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