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364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35篇
综合类   728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全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会暨第二届《安全生产与监督》理事代表大会于8月23日在南宁召开.广西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全区安监系统和广西100多家著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安全生产与监督》副总编何平主持会议,广西安监局原副局长张春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张春涛青定了我区上半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412.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提高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全国大钢安全协作会于2004年11月15日起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第三次专项安全互检活动。互检的重点是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互检方式为交叉检查。协作会17家成员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41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于2005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吴宗之副院长作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报告。刘铁民院长介绍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筹备情况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聘请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及秘书的情况,并向受聘人员颁发聘书。选举产生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414.
2005年9月10日-11日,我国将进行第二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首次考试也将同日举行。  相似文献   
415.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416.
417.
湿式纤维栅振动除尘机理与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机制的理论模型。在风流作用下,纤维振动所产生的水膜增加了湿式振动纤维栅水的活性表面积(称为二次造膜机制),是提高除尘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单层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效率的计算式;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过滤风速越大,除尘效率越高”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18.
419.
在矿山巷道的掘进作业及隧道的导洞开挖等工程中,常采用局部机械通风,常见的通风方式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混合式。这3种通风方式各有其特点,但从降低作业面粉尘浓度的角度尚未定量计算分析,在建立通风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分析,为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合理通风量来确保工作面区域粉尘浓度达标,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420.
碳质气溶胶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质量、人类健康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阳市花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不同季节开展大气PM2.5原位观测研究,利用热/光学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测定大气PM2.5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ρ(PM2.5)、ρ[总碳质气溶胶(TCA)]、ρ[有机碳(OC)]、ρ[二次有机碳(SOC)]和ρ[元素碳(EC)]的平均值分别为:(39.7±22.3)、(14.1±7.2)、(7.6±3.9)、(4.4±2.6)和(2.0±1.0)μg·m-3,OC/EC的平均值为(3.9±0.8).ρ(PM2.5)、ρ(TCA)、ρ(OC)、ρ(SOC)和ρ(EC)呈现冬季最高[(52.6±28.6)、(17.0±9.6)、(9.1±5.2)、(6.1±3.9)和(2.4±1.2)μg·m-3],夏季最低[(25.1±7.1)、(11.6±3.6)、(6.3±1.9)、(3.7±1.2)和(1.6±0.6)μg·m-3]的季节变化特征.OC/EC季节变化呈现:夏季(4.2±0.8)>冬季(3.8±0.9)>秋季(3.8±0.5)>春季(3.7±0.9),表明花溪城区各季节均存在SOC生成.SOC与OC呈现显著相关(R2=0.9),且随着大气氧化性增强,SOC浓度呈增加趋势.OC与EC各季节均呈现较好相关性,其中秋季最高(R2=0.9),其他3个季节偏低(R2为0.74~0.75),表明二者具有共同来源.通过OC/EC值范围初步判断碳质气溶胶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为了进一步定量解析主要排放源对碳质气溶胶的贡献,利用PMF模型对碳质气溶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城区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源(29.3%)、机动车排放源(21.5%)和生物质燃烧源(4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