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4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8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1篇 |
废物处理 | 88篇 |
环保管理 | 298篇 |
综合类 | 2119篇 |
基础理论 | 470篇 |
污染及防治 | 359篇 |
评价与监测 | 172篇 |
社会与环境 | 79篇 |
灾害及防治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分析了我国在保护臭氧层工作中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非法贸易的形式,尤其是ODS作为制冷剂的非法贸易形式,论述了ODS非法贸易工作的防范重点。同时,分析了非法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我国控制ODS非法贸易的措施和成效,以及非法贸易对我国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工作的危害。最后,就强化ODS进出口管理、减少杜绝ODS非法贸易提出工具体的对策建议:调整氟化工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打击“三非”能力和ODS进出口管理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32.
在介绍日本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选取日本典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磷代谢分析。结果表明,大量的堆肥和直接还田改善了畜禽排泄物和农村生活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减少种植业引起的磷排放未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农村生活-种植业-畜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扩大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再资源化量,以减少对系统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3.
采用自主研发的紫外光氧化除臭系统处理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产生的恶臭气体.系统考察了空塔停留时间、进口恶臭物质浓度、紫外辐射照度等因素对系统除臭效果和臭氧产生的影响,并对恶臭物质去除和臭氧产生过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1.5 s,平均紫外辐射照度1664μW.cm-2,H2S进口浓度为35 mg.m-3,NH3进口浓度为0.26 mg.m-3的条件下,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为34.3%和53.8%.紫外光氧化反应器对H2S和NH3的去除速率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大而线性增加,随进口浓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反应器臭氧产生速率随进口恶臭物质浓度增加而线性减小,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动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数学关系式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恶臭物质浓度以及紫外辐射照度对恶臭物质去除速率和臭氧产生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太湖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005—2009年20次太湖采样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分布特征,分析了水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季节性和空间性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梅梁湾、竺山湾、太湖西部和西南部湖区为叶绿素a浓度距平经验正交分解(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的显著正值区,太湖湖心和东南湖区则为负值区;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因子有水温、溶解氧、总氮、磷酸根和总磷,但总磷和水温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而各季节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因子则略有差异;影响藻类生长的因子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总磷、水温和溶解氧是其主要限制性因子,氮类营养盐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5.
以化感物质为活性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备抑藻剂,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友好型的蓝藻治理手段。本实验研究亚油酸缓释微粒对于不同生长阶段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抑藻剂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铜绿微囊藻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抑制率高达96%。抑藻组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实验中期几近于0,藻体中氧自由基(O 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藻液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抑藻过程中亚油酸缓释抑藻剂破坏了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剧,抗氧化酶失活,从而对藻细胞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6.
类柱试验中焚烧飞灰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类柱试验研究焚烧飞灰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入系统中酸溶液体积的增加,系统pH先升高而后下降;在整个系统中,Ca的浸出质量浓度很高;Cr的浸出质量浓度要高于Cd、Cu、Zn、Pb和Ni,随着反应时间的推进,它们的浸出质量浓度都随着流入系统中酸溶液体积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一时间浸出质量浓度曲线上,从系统的上游到下游,浸出质量浓度呈增加趋势,如Cu的浸出质量浓度在系统上游(单元1)为60.2 μg/L,而在系统下游(单元10)为158.0 μg/L. 相似文献
137.
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组刺激藻类增长,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酰胺类除草剂增加了铜绿微囊藻的氧化压力,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藻体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显著增强。经96 h暴露后,甲草胺(32.0 mg·L~(-1))、乙草胺(32.0 mg·L~(-1))和丁草胺(15.0 mg·L~(-1))暴露溶液中相对MDA含量分别为138%、204%和154%,相对SOD活性分别为116%、87%和115%,相对POD活性分别475%、278%和627%。结合生物量及氧化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可知,3种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 相似文献
138.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PR)技术,分析腐殖酸在光照下对4种典型碳纳米材料诱导产生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4种典型碳纳米材料的前线轨道能,比较了它们分别经能量转移诱导产生~1O_2的能力以及经电子传递诱导产生·OH的能力。结果显示,4种不同形状的碳纳米材料(富勒烯、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悬浮液在紫外光照下均无~1O_2和·OH产生。与腐殖酸共同存在下,4种碳纳米材料均显著诱导~1O_2的产生,且富勒烯和石墨烯还能光致生成·OH。协同产生~1_O2的能力大小为:单壁碳纳米管富勒烯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协同产生·OH的能力大小为:石墨烯富勒烯。~1O_2的产生能力与碳纳米材料的能隙大小和颗粒聚集程度有关,而诱导产生·OH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化学硬度。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腐殖酸与碳纳米颗粒可协同产生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139.
140.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信息利用率和精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简便,结论更能反映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