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颚式破碎机上部密闭防尘与工艺操作的矛盾,提出了采用吹吸式气幕输送、覆盖控制污染气流的方法。设计了吹吸式气幕除尘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北京郊区农田夏季大气颗粒物质量和离子成分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4,他引:11  
赵鹏  朱彤  梁宝生  胡敏  康凌  宫继成 《环境科学》2006,27(2):193-199
农业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研究北京郊区农田大气颗粒物质量和离子成分的分布,探讨其来源,本研究使用8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了2004年夏季北京远郊菜地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量了0.18~18μm粒径段颗粒物质量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细粒子的主要离子成分是SO42-、NO3-和NH4+,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相关,推测主要来自农田释放的NH3与光化学生成的酸性物种的反应.细粒子中的K+可能来自植物的排放和生物质的燃烧.粗粒子中Ca2+、Mg2+、NO3-和SO42-可能主要来自土壤颗粒物通过机械过程进入大气,以及其后酸性物种和土壤颗粒物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的化肥和土壤可能是决定农田大气中颗粒物的重要因素,北京远郊菜地对大气颗粒物可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结合粗集理论的属性约简功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性,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一种预测方法.首先用粗集理论对训练样本进行属性约简和降噪,然后将经过预处理的训练样本代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稳定的网络结构,最后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待测样本进行预测.实际应用表明:瓦斯压力、瓦斯放散速度、地质构造、煤的坚固性系数和开采深度是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必要指标;粗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实用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氯丙醇(PCH)与石灰(Ca(OH)_2)进行皂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PO).由于原料及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副产物,如丙醛(PA)、丙酮(AT)、二氯丙烷(PDC)、表氯醇(ECH)、氯两醇(α、β—PCH)、二氯二异丙醚(DCE)等.对反应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工艺废水治理等工作的关键之一.依据《川崎分析指南》介绍的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常以不锈钢柱代替原方法中的玻璃柱.虽然通过增加柱长和减小柱口径可尽量减小由此产生的对柱效的不利影响,但实际分析的结果仍不理想,本文对分析条件的选择作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5.
基坑开挖变形具有非线性特性,在脊波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采用粗集理论算法优化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了基于粗集理论算法-脊波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西南地区某市火车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南广场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变形预测。结果表明:粗集理论算法能够对脊波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提高了脊波神经网络基坑变形预测结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脊波神经网络能逼近基坑变形的非线性部分,避免了模型误差影响基坑开挖变形预测精度,提高了系统整体抗干扰性能。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介绍开好单塔污水汽提粗氨精制系统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改造和技术分析,通过技术改造后,产品液氨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7.
钟琴道  乔琦  李艳萍  白璐  万斯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49-1555
针对粗铅冶炼生产过程中铅金属环境污染问题,应用元素流分析方法,建立了粗铅冶炼过程铅元素流分析框架. 以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配料、底吹炉、还原炉、烟化炉等工序含铅样品数据及企业台账数据,对生产过程中铅元素流进行全过程识别和追踪分析. 结果表明:粗铅冶炼系统铅元素平衡系数为98.61%,铅回收率为98.28%,但铅直收率仅为74.39%,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单位粗铅产品烟尘、铅尘产生量分别为0.636和0.308 t/t;排放量最大的烟囱是还原炉-烟化炉烟囱,其次为岗位环保烟囱和底吹炉制酸烟囱,三者排放量分别占废气铅排放量的69.06%、25.81%、5.13%. 针对粗铅冶炼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先提高铅直收率、降低烟尘率、减少无组织粉尘散逸、采用高效脱硫除尘协同防治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冬、夏季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质量浓度谱分布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30  
为认识北京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特性之一的粒径谱分布,利用多级撞击式颗粒物采样器MOUDI对北京城区夏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进行了4次为期1周的采样,采样时间分别是2001-07、2002-03、2002-07和2003-01.通过分析获得了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的质量浓度谱分布;发现北京城区颗粒物中细粒子占PM10的40%~60%,已经成为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细粒子和粗粒子的质量浓度与PM10都有很强的相关性(R2>80%),仍然可以通过控制粗粒子的浓度来降低PM10的浓度;在细粒子浓度高于70μg·m-3时,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在细粒子中所占比例之和大于70%,是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并且观测到颗粒物的质量粒径谱分布在积聚模态存在2个亚模态以及积聚模态出现在1.0~1.8μm的粒径段的谱分布;对于积聚模态峰值出现在1.0~1.8μm粒径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粗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单元,对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egeti var.smithii)林粗木质残体的持水特性,用典型样地法对生态系统内的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并取样,用浸泡模拟法测定其吸水率、吸水速率及持水潜力。结果表明:(1)粗木质残体的吸水率、吸水速率及其持水能力在其吸水过程中基本表现为高腐烂等级高于低腐烂等级,其吸水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y=alnx+b拟合,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y=ax~(-b)拟合,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粗木质残体的密度随腐烂等级的增高而减小,饱和吸水率则随腐烂等级的增高而升高,饱和吸水率随密度的减小而升高,3种关系分别服从二项式y=-0.004 7x~2-0.034 3x+0.443 6、二项式y=0.393 2x~2-1.569 3x+2.070 5以及幂函数y=0.153x~(-1.661)分布,前两者显著性水平p0.05,后者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3)粗木质残体储量为60.363 t/hm~2,最大储水量为98.420 t/hm~2,有效储水量为83.657 t/hm~2,相当于8.366 mm的降雨。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粗木质残体的水文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报告了 1 995~ 1 996年在中国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 4大城市 8个采样点 PM2 .5 、PM2 .5~ 1 0 和 PM1 0 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1 995年 PM2 .5 年均值浓度为 57~ 1 60 μg/m3,比美国 1 997年颁布的标准值 (1 5μg/m3)高 2 .8~ 9.7倍。PM1 0 年日均值为 95~ 2 73μg/m3。除武汉市 1个对照点外 ,其余 7个监测点的 PM1 0 均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极标准 (1 0 0μg/m3)2 8%~ 1 73 % ,比美国标准 (50μg/m3)超过更多 ,说明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用 XRF分析了 PM2 .5 、PM2 .5~ 1 0 中 4 2种化学元素 ,结果表明 ,燃煤、燃油和其它工业污染的元素 As、Pb、Se、Zn、Cu、Cl、Br、S在这些颗粒物中有明显富集 ,特别是在PM2 .5 中的富集倍数达数十倍至数万倍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