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绿色、科学的资源化利用木薯渣,该文通过酶法来对木薯渣中的粗纤维等物质进行降解,使得最终产物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生产饲料、酒精等产品。实验探究了纤维素酶、α-淀粉酶、化酶水解木薯渣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底物浓度对于3种酶水解木薯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3种酶最佳协同作用效果的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4、温度为60℃最佳酶量为6 400 U/g木薯渣;化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50℃,pH=4,最佳酶量为2 000 U/g木薯渣;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90℃,pH=6最佳酶量为480 U/g木薯渣。随着固液比(1:10、1:15、1:20)的降低底物与酶的接触越来越充分,提取率(产生的还原的质量与投加的木薯渣的质量的百分比)越来越高纤维素酶降解木薯渣最终得到的还原浓度(7.15 mg/mL)要高于理想还原浓度(7 mg/mL);化酶比α-淀粉酶的作用范围更广,产生的还原浓度更高,相应的反应完全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纤维素酶、α-淀粉酶、化酶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3种酶协同作用下的还原浓度较单酶作用至少提高了97.92%,相较于传统的双酶法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
该研究以微晶纤维素作为纤维素的模型物,开展了对亲水改性的磺酸型碳材料在水热条件下催化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的研究,考察了亲水改性对催化水解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在改性碳材料催化条件下,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纤维素水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材料的亲水改性能提高催化剂表层的亲水性能,从而提升其催化水解纤维素的性能。在170℃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反应时间为10 h时是纤维素水解和还原积累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3.
74.
AK糖的工业废水处理及有机胺回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产AK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盐等无机物和有机胺等有机杂质 ,针对废水中含有高价值的有机胺为契入点展开研究 ,开发出了一条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 ,先采用低价值的石灰为原料中和酸性废水 ,再用少量纯碱置换出有机胺 ,蒸出的胺馏分采用独特的干燥和吸附方法提纯 ,使回收的有机胺纯度达到 99%以上 ,可用于再生产。这一工艺不仅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排放标准 ,而且从回收的有机胺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5.
甘中红  徐国铮 《环境化学》1996,15(2):174-178
以L-鼠李为原料,首先合成6-脱氧塔罗的生物(5),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2-O-乙酰基-3,4-二O-苄基-6-脱氧α-L-塔罗吡喃氯代物(9),在下醇钾的作用下,化合物9很容易关环得到最终产物1,2-内醚。  相似文献   
76.
堆肥是世界范围内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普遍工艺,本试验以酵母生产副产物渣和污泥为原料,以谷糠为填充料,以RW促腐剂为发酵菌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堆肥,研究了污泥和渣混合堆肥的可行性以及处理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有机质、重金属、卫生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和渣混合堆肥具有可行性,初始含水率控制在60%左右,添加一定量的发酵菌种和填充料,并控制合适的翻堆频率,可以顺利实现堆体升温发酵腐熟,并最终满足污泥渣无害化、减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77.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该菌在48 h内可将DEHP浓度从20 mg/L降解到2 mg/L。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呈丝状,革兰氏阳性,好氧,能在45℃下生长。该菌株与长孢丝菌模式菌Saccharothrix longispora DSM 43749在同一分枝上,同源性为98.9%;与丝菌属(Saccharothrixsp)内其他种同源性均在97.0%以上。  相似文献   
78.
不同组成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吸附Cd2+、Zn2+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蕾  丁爱中  王金生  田禹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08,29(10):2850-2855
以蛋白质和含量比分别为2.5∶1、7∶1和9∶1的3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EPS1、EPS2、EPS3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Cd2+、Zn2+的吸附效能.结果表明,EPS对Cd2+和Zn2+的吸附与其组成有关,EPS1、EPS2和EPS3对Cd2+和Zn2+吸附量分别约为19.5、 27、 17 mg/g和40.5、 47.5、 37 mg/g. 3种胞外聚合物对Cd2+、Zn2+吸附过程可在1 h内快速平衡.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EPS1对2种重金属的吸附速率最快,而EPS2对Cd2+、Zn2+的平衡吸附容量最高.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可描述3种EPS对Cd2+、Zn2+的吸附过程,方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2种金属同EPS之间存在多种作用方式.3种EPS的吸附热力学方程拟合系数均表明EPS对Zn2+的吸附稳定性、吸附能力和亲和力均比对Cd2+的吸附强;当EPS中所占比例增加时,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也提高,表明在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d质量分数(0、50、100、200 mg.kg-1)对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的影响,旨在探明根系分泌物对续断菊超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续断菊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同时,总有机酸、可溶性和游离氨基酸又促进了植株对Cd的吸收。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90 d时续断菊地上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P〈0.01)和0.995(P〈0.01),根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P〈0.01)和0.987(P〈0.05);Cd对续断菊根系可溶性的分泌、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有刺激作用,根系分泌的可溶性和游离氨基酸可能在续断菊累积镉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环境中磷化氢的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测定了不同环境来源的 12个样品的磷化氢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其磷化氢含量差别很大 ,最高的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其磷化氢含量可达 2 130 7 4ng·kg-1,远远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湖泊、稻田、垃圾场、海洋沉积物等来源样品的含量 ,磷化氢的产生在污水除磷处理中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稻田土壤的磷化氢含量 ;最低的是太湖底泥样品 .进一步分析了样品中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因素 ,如微生物数量、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有机磷化合物、无机磷化合物、总碳、还原等 ,结果发现磷化氢与还原、厌氧微生物、总碳、有机磷化合物的关系最为密切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其相关性系数R2 分别为 0 99、0 92 (厌氧微生物数量的对数 )、0 90和 0 81.磷化氢含量与其它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