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68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21.
为研究降温方式、锚固长度、栓钉连接件(焊接栓钉)及其位置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的影响,设计了 12 个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和 2 个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试验过程中观察了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过程及破坏形态,获取了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其特征点参数,分析了变化参数对其特征点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喷水后带栓钉型钢再生混凝土破坏后会在栓钉所在处产生横向裂缝,其加载端与自由端荷载滑移曲线的差异也很大;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均随历经最高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历经最高温度为 400 ℃时,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低于高温后型钢再生混凝土,la=250 mm 的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强度和弹性黏结抗剪刚度也低于 la=400 mm 的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历经最高温度为 600 ℃时则反之;栓钉连接件对高温喷水后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性能的提高显著,特别是将其设置在型钢腹板处。  相似文献   
922.
杨静 《中国环境监测》2020,36(4):145-153
为测定被污染土壤中的低浓度苦味酸和联苯胺,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实现了超声波乙酸乙酯溶剂萃取后直接进样的高效定性和定量检测。研究表明,在0.5~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目标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苦味酸、联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16、0.30μg/kg,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5%~5.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0.1%~111.0%。该方法灵敏度高、前处理步骤简便,适用于低含量苦味酸和联苯胺的土壤测定。实验表明,以碱性木素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在氮气氛围下600℃煅烧得到的生物质炭,对土壤中联苯胺的去除率高达98.2%,对苦味酸的去除率超过50%,可有效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23.
提出了基于瞬态动力分析完全法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爆炸冲击模拟方法,并采用已有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比探讨了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差别和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跨中底部位置最先发生塑性变形,混凝土容易受拉开裂,且爆炸荷载越大开裂越严重;由于预应力筋的存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跨中挠度显著减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范围大幅减小,裂缝深度也显著降低,但是浅层裂缝的横向分布范围稍有增加;预应力改善了梁的受力状态,使得梁所受荷载均布转移,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大部分应力都由预应力筋来承担,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较小,预应力筋是提高结构抗爆性能的关键点;当脉冲荷载卸载至零后,梁跨中的挠度均能恢复至自重状态下的变形量,说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显著不同。模拟研究结果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爆炸荷载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24.
为研究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性能的变化规律,设计了 16 个试件并完成轴压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提出了氯盐腐蚀条件下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选取不同的侧压系数进行对比优化;采用国内外常用规范对试件承载力进行计算,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并提出使用建议。结果表明给出的侧压系数建议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折减壁厚的方法计算承载力是可靠的,对氯盐腐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5.
为研究高温后珊瑚海水海砂混凝土(CSSC)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 30 个 CSSC 试件,进行常温与高温后轴心受压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高温后的表观变化和轴心受压破坏形态,获取了轴心受压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及烧失率等参数,深入高温后 CSSC 微观结构变化机制,得到了受火温度对 CSSC 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高温作用后 CSSC 的力学性能退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温度的增加, CSSC 力学性能不断劣化。T=200 ℃时 CSSC 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比常温时下降了 26.52 %,6.19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T=400 ℃时 CSSC 弹性模量下降迅速,弹性模量损失率为 65.48 %,但与 T=200 ℃相比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上升了 6.4 %;T=600 ℃时 CSSC 轴心抗压强度下降迅速,强度损失率为 66.74 %;T=800 ℃ 时 CSSC 破坏严重,已无法测得有效的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926.
为研究配置 630 MPa 高强钢筋 UHPC 梁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对 6 根配置 630 MPa 高强钢筋 UHPC 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分析试验梁裂缝宽度、挠度及钢筋应力变化规律,建立高强钢筋 UHPC 梁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1)受拉钢筋屈服前,裂缝宽度的扩展呈线性规律,裂缝数量不断增加;当裂缝宽度为 0.34 mm 时,受拉钢筋屈服,裂缝数量和间距趋于稳定,表现出较好的延性;(2)破坏时受拉钢筋均已屈服,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高强钢筋与 UHPC 的配合使用可充分发挥两者优良的力学性能;(3)随着 UHPC 梁的配筋率增大, 试件承载力显著提高,正常使用阶段最大裂缝宽度减小,但延性降低,开裂荷载基本不变;(4)基于 40 组试验数据, 对 JGJ/T465—2019 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钢纤维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影响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适用于 UHPC 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修正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27.
蒋敏  方万军 《火灾科学》2021,30(1):24-29
为了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结构与力学特征受火灾热-冷作用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不同热-冷作用次数下的试样质量和密度损失率定量表征了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通过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对热-冷作用对其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XRD衍射实验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混凝土的成分与微观结构进行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火灾热-冷作用下,...  相似文献   
928.
再生混凝土材料是对以往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剩余废料和材料的再利用,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为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研究外掺硅粉对低强度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硅粉掺量为控制参数,对不同掺量硅粉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粉可以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硅粉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硅粉填充了混凝土内部较大孔隙,引起其孔隙率降低,改善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宏观表现为抗压强度随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29.
采用地震工程开源模拟软件OpenSees(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对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Steel02Material和Concrete02Material材料本构模型模拟了CFRP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轴压比和剪跨比这2个因素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将所得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对比后发现:基于Steel02 Material和Concrete02 Material材料本构,利用OpenSees,可以较好地模拟CFRP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并且与试验结果(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水平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能够较好地吻合,从而说明该数值分析方法还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轴压比和剪跨比对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