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结合水体石油类监测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对饮服业油烟进行监测,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62.
将Ag-Rh浸渍到共沉淀法合成的Ce-Zr-Al上,制备出Ag(0.04)-Rh(x)/Ce0.5Zr0.5O2-75%Al2O3系列催化剂,采用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催化剂在贫燃条件下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Ag-Rh双组分催化剂的活性较单组分Ag、Rh催化剂的高.Rh负载量为0.7%(质量分数)时,NO转化率达最佳(90.3%),且反应的起燃温度低、活性温度范围宽(300~500℃).DRIFTS结果显示,Rh的添加不仅有利于催化剂表面NO的吸附,而且能促进Ag催化生成关键反应中间体—CO—NH—,进而显著提高NO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563.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用红外体温计对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本文以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为研究对象,介绍红外体温计的基本工作原理、辐射抗扰度试验模式选择及其试验方法,从整改的视角分析红外体温计试验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以供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等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64.
周崇胜  范铭煜  丁云浩  谷成  王超 《环境化学》2021,40(6):1741-1748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几种常见塑料产品的主要成分,并探究了自然光解老化前后微塑料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通过与标准谱图比对,所选塑料样品分别属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红外结果表明,微塑料老化基本都伴随苯环、羰基与羟基的生成.此外,微塑料自然...  相似文献   
565.
以化工园区废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实验废水,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离和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臭氧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26 mg/L,臭氧氧化60 min的条件下,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7.9%和55%;臭氧氧化对水中疏水性物质去除效率高于亲水性物质,部分疏水性物质氧化成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臭氧氧化可以改变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使水中分子量小于1×103 kDa的有机物比例从56.3%提高至71.2%,分子量大于1×105 kDa的有机物比例由原来的24.2%下降至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臭氧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显著去除水中含不饱和键、酚类、醇类等有机物,但对饱和烷烃基本无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66.
采用电动-微生物联合技术对石油胶质污染土壤进行60 d的修复,分析了修复后胶质的浓度、毒性和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修复后胶质的降解率约为20%。施加电场后阴极区发芽率最高,达到97.5%,毒性最小。通过红外分析可知,阴极区胶质的羰基面积和nCH2/nCH3比值减小,表明阴极区胶质羰基数量减少,碳链支化程度较高,侧链长度变短。阳极区胶质的羰基面积和nCH2/nCH3比值增大,羰基数量增加。结合发芽率分析,胶质羰基面积和nCH2/nCH3比值减小,可能使胶质的毒性降低,从而影响发芽率。因此,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虽然未能大幅度降低胶质浓度,却能通过改变胶质的结构来削减污染物毒性,且修复效果大于单独的微生物和电动作用。  相似文献   
567.
用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吸附处理生化后的垃圾渗滤液,利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改性温度、pH、吸附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对矿化垃圾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矿化垃圾改性温度为700℃,水样pH值为9,吸附剂用量为60 g/L,反应时间为10 h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58.38%和79.77%,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1.68 mg/g和1.58 mg/g;动力学数据拟合COD和氨氮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即吸附速率被化学吸附所控制;等温方程拟合表明,矿化垃圾对COD和氨氮的吸附分别属于多层吸附和单层吸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吸附过程中OH、CO和C-O 3种基团起主要作用;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矿化垃圾改性前、后和吸附前、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68.
二氧化硫是中国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有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碘量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寿命长、灵敏度高等优势,是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的常见方法。在波长为7.3 μm附近的红外吸收波段,甲烷和二氧化硫的特征吸收峰有明显重叠,造成交叉干扰。实验研究表明:甲烷将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引入5%左右的正干扰。现场验证表明:对于含有高浓度甲烷的焦化废气,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结果显著偏高,经过数学修正后与其他方法可比。在应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应确认烟气中不含甲烷或其浓度很低,否则应当采取有效手段消除或减小甲烷的干扰。  相似文献   
569.
V2O5-WO3/TiO2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脱硝,且由于V2O5抗氯中毒能力强,对于氯代挥发性有机物(CVOCs)的催化降解也具有较好效果。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V2O5和WO3含量的负载型催化剂,采用氯苯作为CVOCs的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和原位红外实验研究,在分子层面明确V2O5和WO3在氯苯催化氧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增加V2O5含量是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氯苯在不同活性组分上的降解途径类似,均为苯环逐渐氧化开环及后续中间产物的氧化过程;V2O5对氯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在100 ℃即可观察到大量中间产物,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中间产物可迅速被氧化分解。相对而言,WO3的氧化性能很差,仅在温度达到300 ℃才可明显观察到中间产物,但V2O5和WO3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以上分子层面的反应机制研究,有助于明确催化剂各组分的具体作用,进一步指导开发性能更好的钒基催化剂,用于CVOCs的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570.
以太湖流域某印染工业园区中集中废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水质变化特征,发现其出水TP、TN、NH3-N、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0、5.39、0.60和55 mg·L−1,COD应对新标准DB 32-2018要求存在达标风险。为解决COD能够稳定达标的问题,通过3D-EEM、FT-IR和GC-MS等方法分析了该印染废水在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深度处理后的色氨酸类物质被显著去除,出水中荧光特征峰明显减弱,大部分蛋白质与腐殖酸类物质被去除;各单元出水中存在不饱和双键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典型官能团以—OH、C=O和C≡N等不饱和键为主;出水中主要成分为2,4'-二氟二苯甲酮和4-羟基-4-甲基-2-戊酮,判断其为该印染园区废水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该方法明确了印染园区集中废水处理难点及溶解性有机物特征,为类似废水处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