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6篇 |
免费 | 294篇 |
国内免费 | 13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6篇 |
废物处理 | 106篇 |
环保管理 | 167篇 |
综合类 | 2422篇 |
基础理论 | 727篇 |
污染及防治 | 547篇 |
评价与监测 | 142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针对麻醉原料制药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毒性大等特点,采用铁炭微电解法作为处理该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考察了填料粒度、pH值、铁炭比、气水比和负荷等因素对铁炭微电解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为3,Fe/C体积比为1:2,铁屑、活性炭粒径为1 mm,负荷为175.5 kgCOD/(m3铁炭·d),气水比为10:1,反应时间为2h时,可使进水COD、色度分别为19000mg/L及600的制药废水,出水降至8 490 mg/L及20,去除率分别为55.29%和96.67%,同时可使废水可生化性得到增大,BOD5/COD由进水0.14提高至出水0.56. 相似文献
302.
303.
为了筛选蚕豆叶尖微核监测技术敏感材料,以二甲苯为污染物,对甘肃产的10个蚕豆品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蚕引8号微核出现率与二甲苯诱变剂浓度成正比,平均微核率差异极显著,是监测评价二甲苯污染的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304.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酶,在膀胱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因此针对该靶点的新型表观抗肿瘤药物研究尤为重要.通过基于PRMT1药效团虚拟筛选模型筛查抑制PRMT1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体外研究了靶向PRMT1的小分子化合物DB75对膀胱癌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筛选体系获得了能显著抑制PRMT1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DB75;MTT实验表明,DB75能够显著(P<0.05)地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μmol/L;DAPI染色显示DB75能显著(P<0.05)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显示,DB75通过激活Caspase-3和PARP活性从而诱导T24细胞凋亡.以上结果初步表明DB75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膀胱癌表观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05.
一株贫营养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脱氮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究并优化菌剂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体修复的机制和条件,主要针对水库沉积物内筛选出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考察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氮效果,明确了该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并基于水库水体中贫营养条件对菌株进行水源水库原水的驯化培养试验研究,以期实现该菌株对微污染水源水库原水中氮源污染物的脱除,为原位投菌技术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微污染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驯化筛分出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A1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测序和Biolog GenⅢ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鉴定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在好氧条件下,菌株细胞内表达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以NO3-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作用时,36 h时NO3-去除率为78.89%。以NH4+为唯一氮源时,48 h NH4+去除率为95.25%,TN去除率达80.42%,TOC去除率达98.30%,表明该菌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在改变环境条件过程中,该菌株在以乙酸钠为碳源,温度为30℃,C/N为12,pH为7,接种量为10%时,NO3-去除率最高为86.62%,并且在10℃下脱氮率达到40.18%。在水源水库原水脱氮实验中,接种处理TN去除率为50.95%,NO3-去除率为80.25%。结果表明,菌株A14在微污染水源水体菌剂脱氮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06.
为了评价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水环境及鱼类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PFOS和MWCNTs复合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PFOS(0.2、0.4、0.8、1.6 mg·L-1)、MWCNTs(50 mg·L-1)、PFOS+MWCNTs(0.2+50、0.4+50、0.8+50、1.6+50 mg·L-1)和对照溶液中30 d后,断尾取血进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表明:PFOS和MWCNTs均可造成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1.6 mg·L-1PFOS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分别为(36.3±0.25)‰、(87.91±14.90)μm和(250.49±34.71)μm。PFOS与MWCNTs复合后,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明显降低。复合处理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均低于PFOS单独处理相。1.6 mg·L-1复合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比PFOS单独处理组分别降低了24.7%、68.9%、52.4%。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MWCNTs可以降低PFOS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307.
Fe-C-H_2O_2协同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体系对印染工业废水的降解脱色处理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印染废水降解的几种因素如铁屑/碳粒质量比、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废水pH等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色度为650度和ρ(COD)为468mg·L-1的印染废水,在废水pH=4.8的情况下,当铁屑/碳粒质量比为25∶1、H2O2用量为150mg·L-1、催化反应30min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98%以上,CODCr去除率可达78%。与Fe-C微电解法相比,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方法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和去除COD,表现出了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0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耦合污泥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NaOH)耦合预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挥发性悬浮物(VSS)、总悬浮物(TSS)和有机酸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NaOH耦合作用时能有效地加速VSS和TSS的溶解,提高污泥水解相SCOD的浓度,当SDBS和NaOH的投加量分别为0.02g·g-1污泥(污泥干基,下同)和0.1g·g-1污泥时,VSS溶解效率高达64.0%,此时TSS含量最低,仅为23.2mg·l-1;另外,当SDBS和NaOH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25g·g-1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良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到72%左右,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其含水率高达84%。 相似文献
309.
茶叶挥发物对白斑猎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茶树叶片挥发物在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选择觅食斑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猎物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同时利用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未损伤叶片(对照)仅释放出微量挥发物,而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取食后的茶树叶片释放出14种挥发物;雌、雄蛛在进入处理味源(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后的茶树叶片)侧和对照侧的初次选择及进入频次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雌、雄蛛在虫害处理叶片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停留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10.
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根系泌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高精度溶解氧微电极,研究了自然沉积物中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根不同部位的泌氧能力差异以及光照对根系泌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慈姑根系不同部位的泌氧能力存在差异,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根区氧气扩散层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2根长(0.98、0.72 mm)、3/4根长(0.68、0.28 mm)、根尖(0.58、0.44 mm)和1/4根长(0.42、0.32 mm);光照条件下不同根长部位根表面溶解氧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2根长〔64.56%(以%空气饱和度计)〕、3/4根长(52.73%)、根尖(38.55%)和1/4根长(20.55%),这与根部泌氧屏障、通气组织发育程度和根组织呼吸代谢有关。无论有无光照,慈姑根均有泌氧产生,光照条件下根表面溶解氧含量和根区氧气扩散层厚度均高于黑暗条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1/2根长处根表面溶解氧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测定点(P<0.05);除1/2根长处以外的其他测定点,在光照条件下的根表面溶解氧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在黑暗条件下趋于相同(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