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2.
节能环保产业是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是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必须明确其动力机制,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从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区域统筹和产业协同四个方面采取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基于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性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城市用地TFP均值在[0.933,1.107]之间波动,年均增长1.9%,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贡献,但技术进步贡献大,是主要驱动力。(2)城市用地TFP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用地TFP趋向自身稳态水平,而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对此具有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不同。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商投资对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指出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及改善人地关系,规避外商投资风险与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能提升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5.
《环境》2004,(8):50
惠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全长80.8千米,总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作为国道主干线公路网阿(阿荣旗)深(深圳)线的一部分,惠河高速公路北接粤赣高速公路,南连惠深(盐田)高速公路,中与广惠高速公路相交,是河源以及粤东北山区和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连接港深珠和珠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6.
本文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统一监督,层层落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47.
广西近海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伟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6):591-593
通过精心选择泛北部湾经济区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经济系统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水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996~2005年间,在区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维持原有较好的质量水平并有所改善;通过计算区域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年均协调系数,泛北部湾经济区广西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属于协调类型.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三角洲氮收支的估算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2年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氮的收支及人为扰乱了的氮循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输入的氮量达2.94 Yg·a-1(1Tg=1012g),单位国土面积接收的氮量(291 kg·hm-2·a-1)4.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陆地氮通量(224 kg·hm-2·a-1)不仅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也远远高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欧美国家.大部分输入氮源与农业有关.2002年该经济区支出氮量1.66~1.95 Tg·a-1,盈余氮0.99~1.28 Tg·a-1.可以预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将面临氮过量引发的严重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9.
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内陆拗陷盆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聚宝盆”之称;也具有一定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开发前景;但柴达木盆地高寒和干旱的自然环境,又使该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工矿开发和农业布局的关系,做到资源开发、农业布局和环境建设相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这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