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研究了壳聚糖对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条件,探讨了壳聚糖添加量、结晶紫溶液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其对结晶紫的吸附能力也增强;吸附量随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溶液中结晶紫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也呈缓慢增加趋势;随着吸附温度从30℃升高到50℃,壳聚糖对结晶紫溶液的平衡吸附量有所减少。壳聚糖对结晶紫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方程二级吸附模型和Elovich方程,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7.24kJ/mol。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讨麻痹性贝毒在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的降解情况,于2009年4月中旬在大连市大窑湾海域采集640只紫贻贝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解毒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第0 d时紫贻贝闭壳肌中的麻痹性贝毒以neo-STX为主,占总毒素含量的96.59%;性腺中只检测到GTX1一种组分,含量为43.17μgSTXeq/100 g;而紫贻贝的内脏团中的麻痹性贝毒含量最高,为162.68μgSTXeq/100 g,组成成分也复杂,共检出7种组分;外套膜和鳃中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麻痹性贝毒组分。在降解试验过程中,紫贻贝闭壳肌内的麻痹性贝毒的含量变化较小,但出现GTX3新组分;内脏团中的麻痹性贝毒变化较复杂,降解速度较快,实验第30 d时,仅检出一种组分neo-STX,含量为48.37μgSTXeq/100 g,共降解70.98%;而性腺中的GTX1在实验第3 d以后再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采用乙基紫——甲苯革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该法比常规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背景吸收小,分析流程短,选择性高,重现性好。其线性范围在0~25μg/ml内。最低检出量0.009mg/l,回收率95~99%,变异系数2.1%。适用于环境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4.
羟基磷酸钙结晶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铸  杜兵  刘寅 《环境工程》2015,33(11):16-20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日益枯竭的资源。羟基磷酸钙(HAP)结晶除磷技术既能去除废水中的磷,又能实现磷的高效回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阐述HAP结晶除磷原理的基础上,对HAP结晶过程、反应条件进行归纳与总结,系统分析了结晶反应过程中p H、Ca/P、晶种材料以及共存杂质等对HAP结晶的影响,并指出当前HAP结晶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5.
采用“预处理+膜处理(NF、RO)”工艺对山东省某大型垃圾填埋场高盐渗滤液进行处理,水回收率达70%,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经过浓缩减量化系统处理后,产生的NF浓缩液和RO浓缩液做分类单独收集,方便后续浓缩蒸发结晶及其他处理工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6.
双酚A对紫背浮萍生长和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系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背浮萍为实验对象,探究双酚A(bsiphenol A, BPA)对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1、5、20和50 mg·L~(-1))BPA连续暴露7 d后,与对照组相比,随暴露浓度升高,紫背浮萍湿重和叶绿素含量呈现先显著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暴露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20和50 mg·L~(-1)组显著升高;暴露组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GSH)含量在高浓度组显著升高,20 mg·L~(-1)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中高浓度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中低浓度BPA会提高紫背浮萍光合色素含量,有机物积累增多,促进其生长;但随BPA浓度不断升高,紫背浮萍体内产生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生长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将为BPA污染控制及对水生植物生态毒性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将一定体积的染料降解液和一定量的催化剂置于反应器中,以一定时间间隔取样,以反应液pH值对反应时间作图,考察反应过程中生成中间产物引起体系pH的变化;将一定体积的染料降解液和一定量的催化剂(TiO2)置于反应器中,以一定时间间隔取上层清液,于UV/VIS分光光度计上200nm~800nm扫描,观察各吸收峰位置、峰形及其强度的变化。推导结晶紫在被二氧化钛催化过程中可能的降解历程为:结晶紫降解过程可能先产生三芳基甲基自由基,而后生成的苯胺进一步降解,通过脱甲基、脱氨基、脱羧等反应最终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也可能先发生脱烷基化反应,生成三对氨基苯基甲烷,而后生成的苯胺进一步降解,通过脱甲基、脱氨基、脱羧等反应最终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48.
刘国锋  钟继承  何俊  张雷  范成新 《环境科学》2009,30(9):2520-2526
对因藻华大量聚集死亡而造成水体呈强还原环境(DO=0.14 mg.L-1,Eh=-89.3 mV)的黑水团区中Fe-S-P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藻细胞残体的沉降使得黑水区沉积物表层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因藻细胞残体的贡献,沉积物表层中Org-P含量急剧增加(比非黑水区多72 mg.kg-1);受较低Eh的影响,沉积物中与Fe结合的磷出现解析,使得黑水区沉积物中活性铁和PO43--P含量增加,黑水区中沉积物间隙水PO43--P要远高于非黑水团区,表明其有向上覆水释放的趋势;造成沉积物中Fe-P含量比非黑水区中的要低.在强还原条件下沉积物中铁的氧化物呈现出由结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化的趋势(Dithio-Fe比非黑水区高达30μmol.g-1),从而使得可供生物利用的活性铁含量增加,这为藻华再次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在初始阶段大量增加,但后期由于形成了H2S气体逸散到水体中其含量反而减少;表层沉积物硫化物含量也呈增加现象(比非黑水区表层沉积物中要高50μmol.g-1).  相似文献   
149.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 Violet (MV) cationic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crosslinked poly (acrylic acid-co-acrylamide)/attapulgite (Poly(AA-co-AM)/ATP) composite as adsorben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such as pH, concentration of the dye, temperature, contact time, adsorbent dosage, ionic strength and surfacta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very well to the Langmuir isotherm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1194 mg/g at 30°C.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cluding G0, △H0 and △S 0 for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of MV on the composite were also calculated, and the negative △H0 and △G0 confirm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The kinet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the desorption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can be easi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150.
根据湿法脱硫烟囱的特点,系统介绍水泥基类渗透结晶结构性烟囱耐酸防腐涂料作为新型烟囱防腐材料的应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