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5篇 |
免费 | 1047篇 |
国内免费 | 5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66篇 |
废物处理 | 78篇 |
环保管理 | 393篇 |
综合类 | 2669篇 |
基础理论 | 5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88篇 |
评价与监测 | 74篇 |
社会与环境 | 332篇 |
灾害及防治 | 4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333篇 |
2021年 | 315篇 |
2020年 | 277篇 |
2019年 | 241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41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92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污水再生利用是减少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公众的偏见和排斥严重制约再生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拓展模型和技术准备度理论,构建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两阶段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便利条件和主观规范分别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起显著提升作用;技术准备度的消极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公众再生水回用意愿的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提升宣传的有效性,完善城市再生水配套设施及相关激励政策,联合社区、学校、企业等平台协同推进再生水处理技术推广工作等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政策,引导公众使用再生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22.
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美国是中国大气汞排放的主要外部消费驱动力之一。现有研究多核算国际贸易驱动的大气汞排放,识别主要的贸易驱动关系,缺乏中美贸易模式变化对中国大气汞排放的影响分析。本文基于环境扩展型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计算了1997—2017年中美贸易驱动的中国大气汞排放量,并深入分析了贸易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大气汞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美贸易驱动的中国大气汞排放从13.5 t增至32.8 t,2007年后开始回落,2017年回落至13.6 t。贸易规模扩大是推动大气汞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62.6 t),排放强度降低是大气汞排放减少的最大驱动因素(-67.0 t)。生产技术水平变化和贸易结构变化的贡献相对较小,近年来逐渐起到促进大气汞排放减少的作用,但其贡献不稳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产业创新升级,优化、稳定贸易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23.
为准确预测地下采空区危险性,选用采空区结构的跨度、暴露面积、高度、埋深、矿柱尺寸布置等5个采空区危险度结构尺寸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采空区危险度粗糙集-逼近理想解排序法(RS-TOPSIS)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RS)中的粗糙依赖度,通过计算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间的粗糙依赖度得到指标权重.以40个采空区探测系统(CMS)实测采空区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单指标分类区间下限构造5个不同等级的典型采空区,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IOPSIS),实现采空区危险度5级贴近度的分类,并辨识实测采空区危险度.研究结果表明,用为采空区群矿山建立的采空区危险度基于结构尺寸效应的RS-TOPSIS法,能够实现危险度5级分类辨识,辨识结果与采空区危险度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度为92.5%. 相似文献
824.
为进一步研究建筑安全主体的身份特征对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对建筑安全主体身份特征、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建筑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和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4个因素分别进行探讨,并提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假设.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由4个因子16个观测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LISREL8.53软件,验证因子及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主体身份特征对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和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效应,主体身份特征通过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对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的正效应也比较明显.重塑建筑安全主体社会属性、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教育,均能有效提高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 相似文献
825.
旨在研究一种新型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根据冲击波汇聚技术、拐角效应理论和有效装药理论等,设计了一种异形结构传爆药。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对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起爆效果的情况下,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相对于普通圆柱形传爆药柱的用药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研究成果对解决钝感弹药的起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6.
如何通过科学的算法提前获取决定路网通达性的关键链路,即可支配链路,从而可通过各方面养护措施提高可支配链路的抗震能力,保证震后救援运输的顺利进行.提出可支配链路的相关概念,基于矩阵结构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并应用算例进行验证.通过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部分目标区域来进行震后救援路网的支配性链路计算,同时针对地震发生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医疗救援、火灾救援及紧急物资救援3方面的综合救援需求,获得该区域路网的可支配链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震后实际救援需求,将需求点扩展为多个需求点,能够进一步获得在多个需求点基础上的可支配链路.因此,利用矩阵结构获得可支配链路的方法,能够综合需求点数量和概率临界值的进一步调整,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27.
以北京市某典型单建式人防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建模,开展土-结构相互作用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大,结构峰值加速度随墙高逐渐增大;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进一步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对于典型单建式人防工程结构而言,中柱的内力反应最大,是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分析内容揭示了单建式人防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研究结果为工程的抗震性能评估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8.
829.
采用简单的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可见光驱动型光催化剂Ag3PO4/g-C3N4.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单一的Ag3PO4和g-C3N4相比,Ag3PO4/g-C3N4复合材料对左氧氟沙星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效率.根据能带分析和自由基捕获试验,提出了Ag3PO4/g-C3N4复合材料Z型异质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30.
为研究管道结构对氢-空预混气体爆炸特性影响,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管道结构内氢-空预混气体燃爆时火焰传播进程、爆炸压力、湍流动能变化及流场分布.结果表明:90°弯管对氢-空预混气体爆炸强度增强作用明显高于T型分岔管和直管.火焰阵面在结构突变处褶皱变形较明显,并出现大尺度强湍流和涡团,气团脉动速度与湍流... 相似文献